第四百零二章:批阅奏章(1 / 1)

李渊上了年纪,就喜欢一家人待在一起,便格外的有精神。

几轮麻将打完,竟然是让他赢了又嬴,李渊高兴不已。

“看来今天的手气是真不错。”

“你们三个输的钱,可不能赖账。”

李渊说罢,李世民和李愔当即笑出声来,父子两个的心里头可都有数。

便是杨妃也十分懂得,今日组的局不过就是为了陪着李渊,哄他开心罢了,输一点钱又能如何。

便有一搭没一搭的闲聊了起来,说到李愔当了太子的事情,李渊可是好话不断。

“愔儿是有大才,朕有心培养他。”李世民连连附和着说道。

眼看着时辰也不早了,李世民寻了个由头就要离开,李愔也是跟着起身。

“孙儿改日再来陪皇爷爷说话,也先回去了。”

见着他们都要走,李渊不经眼神落寞,多有不舍。

可也知道儿孙都大了,更是一国之君,哪能时常陪在身边。

便挥了挥手,也不忘记告诫李愔几句,直让他的心里头很是温暖。

出了大殿,李愔和杨妃不约而同的到了李世民跟前,可是不敢有任何越线之举。

皇帝不发话,谁敢直接走,就见李世民轻笑出声,抬了抬手给杨妃叫到了身边。

“你先回宫去,朕不日就去看你。”

嗯?

杨妃心思何等敏锐,猛地就察觉出来哪里不对,直朝着李愔看了过去。

就听着李世民又说道。

“愔儿,你同朕一起走。”

李世民说罢,李愔为之一愣,却还是点了点头答应下来。

杨妃没有办法只好先行离开。

趁着二人独处的机会,李愔忙不迭的询问起来,却见着李世民神秘一笑。

“你倒是激灵,等到了地方就知道了。”

李世民走在前面,竟然是给李愔领到了太极殿上,顿时就让李愔整个人都愣住了。

可是很清楚太极殿是什么地方,这个时候,李世民便是要在这里批阅奏章。

李世民看出来李愔的心思,当即笑了起来。

“这几日奏折积累的不少,朕一个人忙不过来,你平日里没事就过来搭把手。”

李愔一听这话,心里头更是震惊的厉害,哪能不知道李世民此举意味着什么。

可却是十分的不乐意。

父皇啊父皇,你可是找到了偷懒的法子,苦了我。

李愔暗暗发了一通牢骚,直跟着李世民进去。

可在看到御桌上存放着的许多奏折以后,李愔直接傻眼了。

“父皇,这……”李愔脸色为难,多有不情愿。

要知道他自从回到长安城就没能好好歇着,如今好不容易没事了,却又被李世民给强拉过来当苦力。

李愔心里头别提有多难受,可这许多的牢骚却是没能逃过李世民的耳朵。

真是给他的心声听了个明明白白,李世民不由得拉下来脸色,阴沉不已。

“怎么?身为太子让你批阅奏章,还不乐意了?”

李世民就想不通了,这可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事情,怎么到了李愔这里就成了这般。

李愔闻言,当即苦笑起来,也只能是答应了下来。

“儿臣不敢,父皇需要儿臣帮把手,自然是很愿意的,”

李愔表里不一的说着,直到了李世民的跟前帮忙。

李世民这才是满意的点了点头,就给一些折子分给了李愔。

“这些可都是国家大事,万万不能疏忽。”

他说罢,李愔当即嘴角一抽,不是很重视的样子。

李世民强压着怒火,倒要看看李愔处理政务的能力究竟怎么样。

李愔也傻站着,就给一个折子打开,翻阅起来。

“为洪灾请示,是否开仓放粮?”

李愔念叨几句,当即就黑了脸色,心里头多有不屑一顾。

可是给上这道折子的人鄙夷的厉害。

要说发生洪灾的事情他可是知道的,从益州回来就有亲身经历,自然清楚当地的百姓生活有多么困难。

若是不开仓放粮百姓都要饿死,就这般的事情在李愔看来压根就没有必要请示,可偏偏这些地方就要多此一举。

李愔心里头牢骚不断,可是让坐在身边的李世民心生不悦。

可转念一想,竟然又觉得李愔所说颇为有理,一时间惊讶不已。

“准了。”

李愔准了这道折子,紧接着就开始翻阅其他,速度十分的快。

“这些可都是国家大事。”李世民忍不住的又提醒了一句。

李愔随口应和下来,便自顾自的忙了起来。

“为难民安置请示?”

李愔又见到了发生洪灾之地的奏折,不由得生起气来。

心里头当即泛起来嘀咕。

父皇也是糊涂,整日只想着给权柄把持在手里,却不知道给下面一些便宜行事的机会。

这些事可都是万分紧急,这般上折子请示,等到批准下去黄花菜都凉了。

李愔嘀咕完了,一抬头就看到李世民的脸色阴沉不已。

只见着他眼神直勾勾的盯着李愔,却是给李愔的心声都听到了,深深地震撼到了他。

“父皇,是儿臣批阅错了?”李愔眼神不解,颇为纳闷,压根就不知道李世民已经给他的内心窥伺的明明白白。

听着他开口以后,李世民眼神一紧,随即回过神来。

便赶紧摇了摇头说道。

“没什么,你继续批阅你的,朕歇息一下。”

李世民坐在了一边,目光从始至终都不曾离开过李愔的身上,一时间感慨万千。

仔细想了以后可也觉得李愔刚才说的很有道理,不由得反省起来自身。

一番思想斗争过后,李世民再去看李愔的时候更是看重。

真没想到愔儿小小年纪,就能对国家大事有如此理解,批阅起来奏折游刃有余,给政务处理的井井有条。

李世民心想着,便更是坚定了自己的心思,立李愔为储君,日后再给江山交到他的手里完全没有问题。

可是对于现在的李愔惊叹不已,已然显露出来君王之才,就照着这般发展下去日后想不成大器都难。

想通了这一点,李世民便也动手批阅起来,一边同李愔聊起来当今的局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