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石拱桥边迎新生 尖山坡下嫁新娘(1 / 1)

喜旺的乡村故事 团M长 1952 字 2023-02-18

喜旺听见一会儿野兔,一会儿又野猪,而且人人有份,心想那不是天天有肉吃吗?心里特别羡慕起界上的生活。他都忍不住问:“婆婆,那什么时候带我去界上玩哈啰。”

“好的,等你放寒假时,你愿意上界上来,我就来接你,下雪天正是赶山的好季节,带一条狗,背一把火铳去山上,可以在雪地里看野货留下的脚印,就能抓到野货。”

伟子听到这里,也似乎提起了他的兴趣,立即座起来了。对妈妈说:“今年下雪了,我也跟他们赶山的去玩一下。”

妈妈说:“可以,等你长大了,也要学会赶山,你爹爹也是个赶山佬,家里偏房后面不是挂着一把火铳吗。他这两年修铁路去了,都没有用过了,今后这个火铳迟早也归你。”

婆婆织的带子终于大功告成了。女儿九妹拿来用手量一量,大概有四尺长。对妈妈说:“可以了,够长了。好啦,今天带子也织好了,古人也讲了,现在可以做晚饭了。”

伟子妈妈还开句玩笑:“今天大家不吃饭了,就等着分野猪肉。”

“哈哈哈 哈哈哈”大家欢笑而散。喜旺读书也越来越有感觉了,开学这么久了,今天才注意了一下他的教室。他的教室就是中间那间主房,也就是中堂屋,二十一个同学,三排桌子,长板凳,喜旺感觉就只有四门课,语文、算术、图画、体育,体育课是校长上,还有个老师,是个女的姓李,教算术,语文和图画都是那个舒老师一个人教。时间也真快,又到周三了,到了中午,准备回家了,国喜一把拉住他说:“我新做了一根地老鼠鞭子,前几天都下雨,都几天没过隐了,我也做了一个地老鼠,我们战一场试哈怎么样?”

国喜真是一个地老鼠迷,对这个游戏的热忱丝毫未减。也别说他对地老鼠热忱,其实男孩子们也没别的游戏了,女孩子们也就跳跳绳,踢踢健子。喜旺想回去吃点心了,但最终没拗过国喜,远福和有地老鼠的远改也留下了看热闹。经过半小时大战,国喜那个厉害些,把喜旺和远改两个人的地老鼠都撞翻了,虽然尘土满身、汗流浃背,国喜终于心满意足说:“回家。”

原来国喜这么留他们,就是想赢了他们。这就是他要的结果。喜旺他们快到家了,他看见他家门口聚集很多人,他不知发生了什么事。他赶快跑到屋里,有很多女的拥在婶婶的房里。国喜妈妈端着一盆水出来倒掉,看见喜旺,就笑着对喜旺说:“雄愣,你当哥哥了。你婶婶帮你生了个弟弟。”

喜旺加油挤了进去,小小的房间里站了七八个人。婶婶这时躺在床上,孩子可以刚洗好了他人生中的第一个澡,喜旺奶奶和婆婆正在把孩子包起来。房里还有后面院子那个接生婆,腊珍姑姑、舒兰花妈妈等,伟子也在。一会儿奶奶包好了孩子,把他放在婶婶身边,喊喜旺、伟子俩来看看弟弟。喜旺看了就说了一句:“这么小一个。”

把大家都惹笑了。奶奶接着说:“你们等一下啊,亲家母你就在这里陪九妹,我去煮红蛋(涂有红颜色的鸡蛋,是这里的风俗)人人都要吃,沾沾喜气啊。”

真是家门兴旺迎新生,天随人愿喜事多。孩子满月了,全家张罗着满月酒。现在已过了立冬节气了。但在这个南方村庄虽然也加了衣服,但还没必要穿棉衣。今天的满月酒就放在柚子树下。按照当地习俗,孩子满月是个大日子,是要请客的,至少能来的亲戚都要来,好的朋友、邻居等都要报信来。“做满月”要办两件事,一是“剃满月头”,二是“办满月酒”。“剃满月头”即剃除胎发(有的也称“血发”)。今天清早爷爷便去了后溪场上请来了剃头师傅鹅儿,喜旺叔叔也请假回来了,因为孩子出生时没有赶到,这次办满月酒他提前两天就回来了,带领着腊珍、国喜妈妈等几个人摆桌子,上菜等活,一共摆了八桌。然后在这里招呼大家入座,到了中午,亲戚朋友们都来到了柚子树下。爷爷见人都来了,就冲屋里喊:“亲家母,把孙儿抱出来,剃满月头了。”

这时亲家母抱着孩子,喜旺奶奶和媳妇九妹跟在后面。还跟着一堆婆婆妈妈。她们来到柚子树下座下,鹅儿师傅叫先打盆热水来,他帮孩子洗了头,便打开了他的家伙什。先取出了那块刚刀布挂在柚子树上,然后轻轻取出了那把短短的背部很宽的剃刀,在钢刀布上正面、反面蹭了几下,低头面朝东方,双手拿刀举过头顶,口中念念有词大概一分钟,向剃头匠祖师爷吕洞宾请了法才正式动刀理发。不一会儿,该理完的地方都理光了,只在头顶留了一撮“聪明发”,后脑勺留了一撮“撑根发”。意思是祝愿孩子聪明伶俐,祈盼孩子扎根长寿。奶奶马上把剩余的头发织成小辨,并拿来一块小红布把辨扎起来。看来剃头匠不仅是个技术活,还要很懂各地风俗习惯,每一行都有自己行业特殊的传承。爷爷看理完了发,待鹅儿师傅收到了刀,便递上红包,又拿了几个红蛋塞进了他的包里。爷爷转过身来大喊:“开席!”

这时小孙子甜蜜地睡在奶奶的怀里,奶奶抱着他一桌一桌的见面。接受大家的祝福,尽显一派盛情和热烈的天伦之乐。酒席散时,喜旺叔叔和爷爷向大家分送“红蛋”、“红长生果”(染红的花生)。喜旺叔叔这几天也很兴奋,结婚四年多了终于做父亲了,每天清早起来开始做事,全屋的事全包了。大家起来时,水缸己挑满水,猪己喂好,早饭也好了。总有使不完的劲。干完这些,就端碗荷包蛋来到堂客屋里来了,从堂客手里接过儿子,是看了又看,亲了又亲。太阳出来,喜旺婶婶两口子抱着孩子也来屋外晒太阳了,婶婶妈也还没回去,反正伟子也不读书,喜旺奶奶留她再照顾九妹一场,准备过了阳历年再回去。二爷爷的女儿看见孩子抱出来了,也马上跑过来看,并接过去逗孩子笑。喜旺婶婶说:“腊珍,你的好日子不就是后天吗?”

腊珍应:“是的,阴历二十八。”

喜旺叔叔就说:“那好,等我把你喜酒喝了回去上班。”

腊珍又问:“哥哥嫂嫂,你儿都满月了,只听见你们喊宝宝、宝宝,你儿取名字了吗?”

哥哥说:“取了,叫喜勤。”

腊珍抱着对孩子说:“喜勤喜勤,喜动喜勤,那今后肯定是个活泼勤快的人。”

说着脸凑着喜勤的脸还边说着“勤勤勤~”逗得孩子露出了笑容。今天是阴历二十七了,二爷爷家嫁女儿办酒席。二爷爷自己也在灶前亲自司灶。喜旺叔叔、奶奶、婆婆都来帮忙了,柳端阳这个大舅子今天是总管,很忙,到处指手画脚。明天就不一样了,去了妹郎家里自古就是“爹大娘大,舅爷最大”。明天才是他扬眉吐气的日子。国喜爹爹舒远兴、舒大改是大厨。弄喜带着一帮年轻人米久林、舒大富,还有给腊珍玩得好的女伢儿舒春兰、米秋菊等打杂、端莱、洗碗。因为二爷爷家和喜旺家在一起,酒席也就设在桥边的柚子树下的空地上,摆了十几张桌子,两家的厨房一起使用。到了中午,准备出菜了。主厨远兴把弄喜叫来说:“弄喜,你出去看哈,主人家屋里主客都座好了吗?再搞清楚那些是正亲,莫遗落啊,一个莫怠慢了亲戚和头面人物,二是大家多搞点红包钱就靠你了。”

弄喜说:“晓得,放心啰,我们配合搞了这么多好事了,这个风俗还不晓得吗。哈哈哈,看我的。”

弄喜刚走到厨房门口,突然停下脚步回头看着灶门口和二爷爷一起在烧火的喜旺爷爷,他走回来狡黠的对远兴总管说:“这里还有一个开“胖腿”的重要人物,你说要把他弄到桌子上吗?”

远兴一看:“喔,是啊,还有一个这么重要的人物躲在这里。”

弄喜心里明白,就和着说:“有喜哥,你这个当伯伯的不去酒席上座起,在这做什么?”

边说边推着喜旺爷爷往外走。喜旺爷爷说:“你们莫述我毛伙(开我玩笑)啰,我现在帮忙烧火。等哈事做完了,我陪你们大家搞两杯。”

远兴说:“有喜满满,这里有球喜(喜旺二爷爷)满满一个人烧火就行了。”

这时,弄喜和在厨房帮忙那几个后生嘎久林、大富,硬生生的把喜旺爷爷半又拉又推的拽出厨房。喜旺爷爷被推到一桌座着年纪大的人桌旁,都是德高望重的人,有生产队长舒远根、草医师唐公公、舒远发、唐长玖等,刚好少一个人。弄喜说:“就座这里,全是村里的长老们,开胖腿的旗就从你这桌开始,有喜满满,来来,就和长玖满满座一张长凳。”

喜旺爷爷一听长玖的名字,脸色一下子就变黑了,转身就要离去,生产队长远根一把拉住了他说:“来来,有喜满满座我这边来。”

他顺手轻拍了一下原本和他座在一条板凳上的远发并对他说:“你座过去。”

远发理会意思也说道:“我们换哈,你和队长、唐公公到一起来。”

喜旺爷爷也就随队长的话座过来了。弄喜一下子都不敢做声了,心想太大意了,差点做了蠢事,都知道有喜满满对长玖满满有意见。都三十多年了,有喜满满还放不下。喜旺看见爷爷这边声音都大了,也不知发生了什么事,跑过来看。弄喜也不好意思对喜旺爷爷说:“怪我,怪我,座落来就好,今天你侄女好事,我向你陪不是。”

“没事没事,我不是那么没分寸的人,不怪你,上菜上菜,大家开心喝酒。”

说完也开心笑起来。弄喜跑回厨房。远兴问:“好清楚了吗?”

弄喜说:“还搞清楚了吗,差点挑起矛盾了,我刚才不注意把有喜满满放在了长玖满满的长凳上座起,有喜满满面巴(脸)一下就黑了。我先跑进来缓一下,再去。”

远兴说:“哈哈哈,你自找的,那好,我等你搞清楚,回来告诉我,有几桌正亲,我们好准备几碗胖腿(就是一整条红烧猪肘子,不切开,吃时不法下手)插旗。我们才出菜啊。”

“胖腿插旗”,就是一整条红烧猪肘子,不切开,肉上插一支小三角旗,端出去后摆在桌子上,等这桌人都给了红包,再端回厨房把腿切开。再送回桌上才正式开席。这道菜是这里办大喜事时的席间风俗,一是一种仪式,吃了胖腿肉,意思就是正式开席了。二是厨房和所有帮忙人靠这个仪式多搞点红包收入。当然“胖腿插旗”这道菜也不是所有人能享受的,一般是首先端给最有声望人的一桌,接下来是正亲和当地的头面人物的桌子。虽然大家知道座的桌子上上了“胖腿插旗”要出红包,但都欣然接受,认为自己是非常重要的人,有份量的人,有些人因为没有得到过“胖腿插旗”还生过气。当然其它桌上也会上这道菜,但是不插旗了也不用给红包了。过一会儿,弄喜搞清了哪些该上“胖腿插旗”了。回到衬房复命。大厨远兴说:“先上胖腿插旗。”

弄喜得令,带者一班人端着“胖腿插旗”鱼贯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