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途中接收难民(1 / 1)

楚清宁的商队离开大古镇时,春日全然逝去,炎炎夏日正式到来。

五十多辆马车,三百多名青壮行驶速度不慢,顶着烈日一个白天便走出百里之外。

第一日,尘土弥漫的官道上只有他们一行人。

第二日,路过的村落偶尔会见到那么一两个人,但见到庞大的队伍,便躲得远远的。

第三日,路上遇到三三两两的难民结伴同行,往哪个方向走的都有,依旧是看见商队躲远不敢靠近。

第四日,狼狈不堪的行人越发多了。

楚清宁猜测,这些人应当是从青州往别处逃难的。

队伍物资多,又全是训练有素的汉子,威慑力不言而喻。

比如这会,午时未到便乌云遮日,整个天空黑压压的,过不了多久就该下雨了。

队伍看到官道旁有两三间破屋,遂停下,打算避雨后再走。

石磊刚推开房屋的大门,发现里头已经住了不少难民。

看到他出现,瑟瑟发抖往墙角躲。

“你们是何人?”石磊尽量展开笑颜才开口同这些人打招呼,却没想到自己块头大,笑起来脸上横肉多。

不熟悉的人看到他这么一笑,更加害怕了。

“你们说话呀,我就问个路又不把你们怎么滴。”石磊无奈,他好人一个这些人怕他干啥。

楚清宁见石磊连问几声无人回复,也下了马车缓缓靠近破屋。

屋里十余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想必是一家子。

“各位乡亲,我们是过路的商队。”

“天色快要下雨了,路过此地想借屋子避避雨。”

楚清宁打扮成风度翩翩的富家公子模样,摸样长得好,笑起来比石磊和善不知多少倍。

原本害怕得不行的这一家子依旧躲在墙角,但当家的男子已经愿意开口说话了。

“这屋子不是我们的,你们随意。”其实吴老汉想说,旁边还有两间屋子的...

没想到刚开完口,看起来身姿矫健的一群男子便鱼贯而入。

瞬间将这破屋挤满。

严青带着队伍众人将马车上的货物全部卸下,盖上防水布,又将马儿牵到屋檐下,屋檐不够站的便给它们系上蓑衣。

一切准备就绪时,外头便传来稀里哗啦的雨声。

这一场雨下的极大,楚清宁觉得,这是她穿越后见过的最大的一场雨。

虽然被一场大雨堵在路上,但心情还不错。

这个地方距离大古镇才三百里,虽说十里不同天,但这里降水量足,大古镇应当也差不到哪去。

不仅是楚清宁看着外头的大雨心头愉悦,同在破屋中避雨的那一家人似乎也十分高兴。

楚清宁凑近他们一家,笑着同他们打起了招呼。

“这位大哥,你们是要去往何处啊?”

这一群人看起来虽然十分不好惹,但也没主动欺负他们。

吴老汉听到楚清宁的问话,还是十分乐意回答的。

“我们要去齐州讨生活咧。”

齐州?怪不得看见下雨这么高兴,想必也知道齐州去年大旱吧。

楚清宁继续问道:“几位是哪里人士?要去齐州投奔亲戚吗?”

难不成齐州别的地方已经复苏了?只是她不知情?

“害,哪有什么亲戚可投奔啊。”

"齐州离得近些,到齐州挖草根度日也能留条命罢了。"吴老汉说着说着,眼眶都湿润了。

楚清宁继续问:“几位是青州人士?”

一家子齐齐点头。

没想到青州情况已经如此严峻,百姓宁愿到齐州这种刚经历天灾的不毛之地,也不愿意待在家啊。

"我们的商队正要往青州去,不知老汉可否同我们说说,青州如今是何情形了?"

吴老汉一听要去青州,急忙劝阻:“不能去,不能去青州啊!”

“你们若是去青州,便是有去无回啊!

“这些马车货物刚入青州地界就会被收缴,这些年轻的壮士们,全部都会被充军的!”

“不能去,千万不能去啊。”

“青州如今就是个吃人不吐骨头的地方,咱们普通人去了就是死路一条。”

吴老汉越说情绪越发激动,为了逃出青州,他将全部家当都贿赂了追捕的官兵,这才得以逃过一劫。

哪里能眼睁睁看着别人撞枪口上呢?

楚清宁看眼前的老汉瘦得脸颊都凹下去了,一家子除了双眸格外明亮外,身上多多少少都有些伤。

再看他们的行囊,少得可怜。。

包袱是瘪的,背篓是空的。

楚清宁有些不忍,吩咐道:"严青,给几位乡亲拿几个饼子来。"

得了楚清宁恩惠的吴老汉感恩戴德,更加卖力地劝说楚清宁别去青州。

多少百姓活不下去想办法外逃,家中钱粮全被官府收缴了。

有些活不下去的百姓逼不得已成了匪。

若不是青州有小叔的消息,楚清宁听完这遭恐怕真会原路返回。

但,好不容易有亲人的消息,她怎么可能错过?

“老汉放心吧,我们商队与青州的大商行有合作,应该是无事的。”

楚清宁随口扯了个理由,吴老汉只是个最底层的百姓,哪里懂大人物之间的关系?

该劝的他都劝了,眼前的贵公子不听,他便罢了。

这一场雨下的凶猛,来的快去的也快。

半个时辰后,雨停了,天色放晴。楚清宁一行将继续赶路。

“前行三百里有个小镇,名为大古镇。”

“几位若是无处可去,可以去大古镇安家。”

“到时就说是石磊介绍的,他们就会接纳你们了。”

缺人啊,真的很缺人啊。

人就是最大的资源,没有人力就没有生产力。

楚清宁看这一家子眼神清明不似坏人,便引导他们前去大古镇安家。

先是给他们饼子,离别前又指点他们去大古镇,吴老汉感动得那叫一个老泪纵横。

告别吴老汉一家子后,队伍继续前行。

每隔个几里地,楚清宁便遇到那么一两波人。

人啊,都是人啊。

反正都是往齐州走,何不全部并入自己麾下呢?

她当场就派个人回去,到时方便接应难民。

一路前行,楚清宁都好心地同遇到的难民说大古镇接受流民之事。

但最后有几个人会去,她自己也说不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