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安排流民(1 / 1)

楚清宁正大光明说出口,那些心头原本有些意动的百姓反倒没什么想法了。

自家主子现在能放任他们离开,那日后肯定也会同意他们离去。

还不如现在同主子一起到达目的地安定下来,日后想家了,再央求主子让他们回家看看。

想通后,原户籍是齐州的百姓就纷纷表示:“我们只想跟随主子。”

百姓不想离开,正合楚清宁的意。

用过早饭后,一行人并未在此逗留。收拾东西便从安田县离去。

楚清宁心头还在担心翼州卫会不会派人前来追捕他们,殊不知,另外那头的程五仅仅只想走个过场。

在齐州府城和几个临近的城镇搜寻一番后,便作罢了。

护卫宁一几人得了楚清宁的吩咐,昨夜便快马加鞭先行回去。

到达卫星村后,宁一将消息用信鸽传递到山寨。

当石磊如燕几人接到消息,天不亮就从山寨出发。

夜色降临,楚清宁带着四百多号流民到达大古镇时,接应的如燕几人已经就位了。

云薇娘当初的车马店成为了临时的落脚点,周边暂且无人的屋子也被他们征用。

若是日后房子的主人归来,照价赔偿便是了。

一路走来,吴老六和柳诚睿俩人各自是自己队伍中的领头人物,打交道的次数多,关系便好了。

当二人看到楚清宁将自己一行人带到一个小镇时,脸上满是疑惑。

尤其看到门前已经摆放好了许多案桌,上头还有笔墨纸砚时。

吴老六忍不住心头的好奇,小声询问起柳诚睿:“柳兄弟,这怎么还摆上案桌了?”

“那些笔墨纸砚是用来作何的?你书读得多,你看得出来不?”

柳诚睿正想说他也不知时,宁公子身旁管事模样的人开口了。

“所有人以家庭为单位排队,填写你们的户籍信息。”

担心有人听不懂,那些管事还重复了一遍,“就是你一家子几口人,都叫什么名字,多大岁数,擅长做什么。”八壹中文網

“这些信息记录在册后,才好安排你们日后的活计。”

“动作都快些,先填写完的就可以先回去休息。”

大晚上的填写信息,也就是山寨有自制的蜡烛和火把,不然还真是不方便。

至于为何不留到明日再登记,早登记早安排,时间成本亦是十分宝贵的。

尤其是现在,春耕还未过,哪有那么多时间去消耗。

百姓们懵懵懂懂,无人敢上前,纷纷将目光投向吴老六和柳诚睿。

往日俩人便是队伍中的领头人,此时也只好顶着目光率先走向了那案桌前。

看到俩人先上前了,后头有大胆的百姓也纷纷跟了上去。

“叫什么名字?”

“在下姓柳,名诚睿。”

“几岁了?”

“十九。”

“家住何方?”

“......

"家中几口人?可是一起同行至此?可有什么手艺?"

当听到自己读过书,还曾是个秀才时,柳诚睿发现眼前登记的姑娘还抬头多看了他两眼。

等等!姑娘!

除了登记信息的姑娘之外,门前还有不少姑娘候着,看模样地位都不低。

这倒是有些意外,没想到这个地方女子地位竟然如此高?先前他都没注意。

京城之地也有女掌柜女子出门做生意,但多是做些胭脂水粉,客户主要也是女子的行当。

怎么宁公子手下,连女子都行事?

还有今日前来接应他们的那个飞燕姑娘,那身手英姿煞爽......

从小接受的教育便是男尊女卑,柳诚睿对这一切实在是疑惑得不行。

他没有表露出来,登记好信息后,随着另一个女子的指引进入了屋内。

进到内里看到熟悉的大堂,他才认出来这是个车马店。

在见到云薇娘给他安排今晚的住宿时,柳诚睿心头已经没有先前那般震惊了。

看来,这个地方女子地位还挺高的。

发现女子地位高的不仅仅是柳诚睿一人,邹老爷子自然也发现了。

相比于投靠的流民,邹老爷子是楚清宁的旧识,到了此地是客,自然是不用登记信息的。

此外,离影和程老汉等手艺人也是不需要排队登记信息的。

他们直接被楚清宁安排到另外一边的屋子歇息,虽然没有仆奴伺候,但有帮工替他们烧热水准备饭食,就连床铺都提前铺好了。

今夜楚清宁亦休息在此,安顿好这些手艺人回房歇息后,她也才回到自己的临时房间休息。

回房间后她便迫不及待地修炼起来,到达大古镇后,她这异能隐隐有控制不住要突破的感觉。

运行几个周天后,原本那股想释放却放不出的憋屈感冲开,她只觉得自己浑身暖洋洋,整个人豁然开朗的感觉。

柔顺的力量在体内运行,楚清宁喜欢这种感觉,顺着力量转动一圈又一圈。

再一睁眼,已是一夜过去。

楚清宁醒来,发现浑身粘腻不堪,似乎是身体内的杂质都排出了体内。

她毫不犹豫进了空间内,迅速用泉水把自己洗干净,换了一身干净的衣裳才走出房门。

刚出房间,她发现工匠们都已经起床了。

见到她一副女子打扮,原本不知她身份的人还有些惊讶。

楚清宁只与他们匆忙打了个招呼,便到隔壁看流民们的安置情况。

飞燕和如燕石磊几人都在,见到小姐出现,急忙汇报昨日的情况。

“小姐,这批人里有八个人识字,其中有一个考中了秀才,两个考中了童生。”

“自称擅长下厨的有三十人,有男有女,其中有十位曾在酒楼饭肆打过下手,拜过师。”

“木匠有三人,年岁都不小了。”

“郎中一人,药童五人。”

“懂接生的婆子两人。”

“务农的...走商的...懂针线的...”

楚清宁听后淡淡点了头,“按照他们擅长的给他们分配活计。”

“会农活的就安排到还有空屋子的村里,先让他们跟着村子里人一起劳作。”

“至于识字的,每个村子安排几个人去教人识字,再给他们分配一些记账的任务。”

“郎中木匠铁匠就带回山寨,我自有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