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 钱眼里荡秋千(1 / 1)

胡雪岩经商兵法胡雪岩是一个“钱眼里荡秋千”的高手,创业之初,他身无分文,就因为他懂得在“钱眼里荡秋千”,他的事业从无“荡”到有,从小“荡”到大,从而把生意盘活盘大。《孙子兵法》在谈到军争时,有一段著名的话:“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从,锐卒勿攻,饵兵勿食,归师勿遏,围师必阙,穷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

这里讲的是灵活多变的用兵技巧。所谓“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者也。”

这句话讲得极其到位,阐明了直迂相交错的灵活道术。用兵须三舌,经商也须三舌。胡雪岩是一个“钱眼里荡秋千”的高手,创业之初,他身无分文,就因为他懂得在“钱眼里荡秋千”,他的事业从无“荡”到有,从小“荡”到大,从而把生意盘活盘大。胡雪岩看中了开药店。在和刘不才等人商量开办药店事宜的时候,他一开口就是“初步我想凑十万银子的本钱”。这个“牛皮”可是吹得有点大了,因为当时他根本就不知道这十万银子在什么地方。虽说他在湖州结识的朋友郁四说过愿意入股,但他已经帮了自己很多了,再让他拿钱出来,他也就只好卖田卖地了。兵荒马乱之中,不动产根本就变不出现钱,按胡雪岩的原则,“江湖上走走,决不干害好朋友的勾当。”

他自然不会取此下策。胡雪岩第一次感到了不着实。不过,这也没有难倒胡雪岩,他脑子一转,便找到了为药店筹集资本的两个渠道:第一步,他可以向杭州城里那些为官不廉、中饱私囊已经被“喂”得脑满肠肥的官儿们来筹集资金。他准备回到杭州,首先攻下杭州抚台黄宗汉。这黄宗汉本事不大官却做得不小,执掌着浙江一省军政大权,已是封疆大吏。这个人也极其贪婪,对任何可以得到的好处,无论大小都不肯放过,甚至曾因勒索属下浙江前任藩司四万银子不得,定计将他逼死。不过,也正因为黄宗汉的贪得无厌,胡雪岩也更有把握“收服”他。他不是贪财么?我可以许以大笔的进项。在这兵荒马乱之际,军队需要大量的金创药,逃难的难民需要避疫防病的常备药,因而开药店本来就是极稳妥的生意,加之又有济世活人的好名目,黄宗汉一定肯从他极饱的宦囊中拿出一笔钱来投作股本。黄宗汉是浙江最大的官,别的人自然要看他的眼色行事,如果攻下他,另外再找有钱的官儿们来凑数,当然也就容易多了。胡雪岩下一步要让官府出钱开自己的药店。刘不才有专治军队行军打仗容易发生时疫的“诸葛行军散”的祖传秘方,配料与众不同,其效如神。胡雪岩准备直接与浙江粮台打交道。清代各省所设粮台为军需供给机构,虽不上前线打仗,专管军队粮草旗帐之类的后勤保障,但事实上却什么事都管,也包括伤兵治疗及战死兵员的后事料理等事宜,药品当然也在他们所需之列。胡雪岩打算一方面采取只收成本的方式给军营送“诸葛行军散”,另一方面,或者有捐饷的,也可以让他们以“诸葛行军散”代捐。顺治年间,由于“军旅繁兴,岁入不给”,户部上奏,“议开监生、吏典等援纳,并给僧、道度牒,准徒、杖折赎”。这就是清代一直实行的捐输助饷的制度。政府连僧、道度牒都拿来换钱,以至于犯罪判刑也可以以银子折赎,可见当时的财政是多么恶劣了。清代实行的捐输制度,捐输者既可以捐银子,也可以用实物折抵,只要指明数量多少,折合银子多少即可。“诸葛行军散”为军营所需,自然在可抵实物之列。有了上面两个渠道,胡雪岩便可以名正言顺地让自己药店的药品输入军营。只要军营的兵将们相信这药好,就可以和粮台打交道,争取承接为粮台供药的业务。粮台最麻烦的就是一仗下来料理伤亡,所以粮台上用药极多。药店可以把药卖给他们,药效要实在,价钱比市面便宜,还可以欠账,让粮台本人公事上好交代。而既然可以欠账,也就可以预支。除“诸葛行军散”之外,药店可以弄到几张能够一服见效与众不同的好方子,譬如刀伤药、辟瘟丹之类,真材实料修合起来,然后禀告各路粮台,让他们来定购,领下定购药品的款子,正好可以用来发展药店生意,这一步一走通,药店不就可以“滚雪球”般的发展起来了么,还用愁什么药店的本钱?胡雪岩在“钱眼里荡秋千”实在“荡”得令人叫绝,这是一种十足的经商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