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都不够老虎吃一顿的(1 / 1)

“一天天的,就知道买糖吃。”

吴宁欣嘴上说着,还是把红包手下了。金娥笑着看着吴天朗,还没开口,就听吴天朗说道:“我没成家,按道理说还是个孩子,不用让孩子给我拜年,我没红包给她。”

“二哥,你是做二伯的,一文钱也是个意思啊!”

金娥一脸的不高兴,别以为她不知道,吴天朗手里有银子,就是不拿出来,他光棍一根的,怎么还是个守财奴呢!吴天朗笑了,他摸了摸身边敬海的头:“那村里的孩子都叫我二伯,我岂不是给不过来了?再说了,你们别说我啊!几个孩子还叫你们三叔三婶呢!”

“好了,大过年的,要吵出去吵,别让人笑话了。”

吴宁欣打断了他们的话,本来就是笔糊涂账,哪里算的清。吴天阔见得了红包,也就没多做停留,不过在桌子上抓了两把瓜子和花生,放到兜里,笑着说道:“旺家喜欢吃,正好回去给她剥。”

曹正嘴直的很,看着他们出去撇嘴说道:“你家孩子喜欢吃,就要到别人家去拿?”

“对了,我听你说小胖娘又生了个儿子?你如今也两个儿子了。”

吴宁欣把话题岔开了。“是啊!本来想要个闺女的,谁知道又生了个臭小子,唉,我就没闺女的命。”

曹正是真的很喜欢女儿。“你可以把儿子当闺女养,趁着他小的时候,给他做两件花衣裳穿。”

吴天朗剥花生给福团吃,福团就那么老实的坐在他怀里。“去,可别听他乱说,敬山小时候,我给他做过一件花衣裳,结果他就只跟小女孩玩,后来还是我看着不对劲,才急忙纠正的呢!”

云娘瞪了一眼吴天朗,这家伙,就会给人乱出主意。曹正原本还觉得吴天朗说的有道理,听了云娘这么一说,急忙摇头:“那我还是算了吧!”

得了,他就认了吧!没闺女就没闺女吧!总比把儿子弄的不男不女的成。吴天朗低头逗福团:“小福团,你说二叔今年能不能开分店?”

“能。”

“能开几家?”

“两家。”

福团伸出了还不太能分开的手指,比划出了两根手指。吴天朗哈哈大笑,举起福团转圈圈:“行,我要是今年真的能开两家分店,以后我就给小福团打工了。”

福团都没听清楚吴天朗在说什么,只是感觉二叔很兴奋,她被举着飞高高也挺高兴的,就是如果不眼前这么迷糊就好了。时间过的飞快,一转眼来到了六月份,吴家人更忙了,只不过今天倒是都很默契的回来了。“福团,敬川,二叔回来了。”

吴天朗手里拿着东西,还没进门,就喊两个孩子。“二叔。”

福团和敬川跑了出来,吴天朗笑着把福团举高高,敬川也不急就站在那里等着,反正福团完事了,下一个就是自己。果然福团被放下,敬川被举了起来,转了两圈,吴宁欣从屋里走出来:“快放下吧!大热天,小心中暑了。”

“姑,我身体好着呢!”

吴天朗听话的把孩子放下,带着孩子走进了屋。“快过来喝点酸梅汤,一大早娘就熬出来,在水井里镇着了。”

云娘端出了一碗酸梅汤, 吴天朗接过去,咕咚咕咚的都喝了,然后就看到两个小家伙眼巴巴的看着自己。“这……”他突然有些负罪感了。“别理他们,给他们定量每天一碗,早就喝过了。”

吴宁欣其实是不想让福团多喝,毕竟你是个姑娘家,如果受凉了,日后可是要吃苦头的,敬川那就是怕福团看着心里难受。吴天朗摸了摸两个孩子的头,从桌子上的东西里拿出了一个纸包:“这是县城最好吃的点心,二叔一早起来给你们买的,这会儿估计还热着。”

福团和敬川道了谢, 一人拿了一个喂给了云娘和吴宁欣,然后自己才拿着吃了起来,吴天朗笑着搜到:“才几天不见他们,感觉好像长高了不少。”

“十天了。”

福团抬头说道。“你是不知道,你走了之后,这两个孩子时不时的就往村口看,估计是等着你回来,这次去还顺利吗?”

吴宁欣坐在吴天朗身边问道。谁都没想到,吴天文跟着赵老爷做事,做的很好,时不时的会把外地的东西带回来,因为那些东西,吴天朗的杂货铺生意越来越好,一个月前,大家一商量,干脆到县城去考察一下,看看是不是可以发展个分店。吴天朗笑着说道:“还算是顺利,选店浪费了几天,姑,县城太大了,我总惦记找个好地点,后来还是赵勇帮忙选了个位置还成的,那里是县城老人住的地方,人多不过富人不太多。”

吴宁欣点头:“这样也挺好,去杂货铺的一般都是老百姓,有钱人家在乎的是品质,才不管店开在哪里。”

反正去采买的都是管事的。“赵勇也是这么说的,我给了定金,想着等两个小家伙生辰一过,姑跟我去看一眼。”

吴天朗有些不好意思,他都这么大的人了,还做不了主。吴宁欣笑着点头:“成啊!一晃都好些年没去县城了,我也去走走。”

“外婆,我要去。”

福团一听能出去玩,急忙跑过去扒着吴宁欣的腿刷存在感。“我也去。”

敬川这会儿说话流利,一听福团说要去,自己也闹着要去。云娘看着两个孩子:“哪里都想去,明天给你们送山上,让大老虎吃了你们。”

“二哥打老虎。”

敬川气呼呼的说着,娘就会吓唬人,他可不是被吓大的。云娘被气笑了:“你就听你二哥骗你,就他那小身子骨,都不够老虎吃一顿的。”

福团想了想看向山上,老虎?听上去好像不错……“福团,敬川。”

于嬷嬷笑着走了进来,今年五月份,他们在村里的宅子已经盖好了,在村尾离高家不远。“于奶奶。”

敬川和福团乖巧的叫人。“新出炉的点心,给你们尝尝。”

于嬷嬷脸上的笑容多了不少,自从少爷住在村里,每天都能看到福团,也不拒人于千里之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