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儿子、媳妇的悉心照料之下,太夫人的病渐渐好转。能下地走路,已是二月中旬。 奉命每隔一天就来探次病的雷公公不由长长地松了口气,望着清减了不少的徐令宜笑道:“要是太夫人的病还没有起色,我们可就拦不住皇后娘娘了!”
这些日子太医院的太医把徐府当成了第二个太医署,宫中的人参、灵芝等名贵药材源源不断地送进来,别说是皇后,就是皇上,也隔三岔五地派人来问太夫人的病情,那些皇亲国戚、王公大臣就更不在话下。十一娘总觉徐令宜不是因为照顾太夫人累瘦,而是太夫人病着又要应酬这些人给烦的。 “还有劳雷公公跟皇后娘娘禀一声。”
徐令宜严肃的脸上也不禁露出了几分笑意,“太夫人身体渐愈,还请皇后娘娘不要担心。”
“永平侯放心,我一定会把您的话带到。”
两人说了会话,徐令宜送雷公公到了院子门就折回了太夫人处。 二夫人坐床边,十一娘和五夫人并肩坐在床前的小杌子上,三夫人则坐在床尾的小杌子上。姜氏、方氏、金氏、项氏则立在落花罩前。 “三月三的春宴,要办……”病后初愈的太夫人声音还很虚弱,“我这一病,暮气沉沉的,要办春宴,热闹热闹……” “那就办吧!”
二夫人朝十一娘望去,“家里人多,热闹,娘看着心里舒服,病也会好得快一点的。”
大家都顺着二夫人的目光朝十一娘望去,等着她说话。 太夫人这次得的是心病,身边的气氛好一点,太夫人的心情就会好一点,心情好了,精神就好了,人也就渐渐恢复了生气。 “我觉得二嫂说的有道理。”
十一娘看着太夫人,“娘,那我就照着往年的旧例发贴子了?”
太夫人笑起来,点了点头,疲倦地闭上了眼睛。 十一娘起身,朝屋里的人使了个眼色,除了照顾太夫人的二夫人,其她人都静悄悄地跟着十一娘退出了内室。 “这件事就交给谆哥儿媳妇办吧!”
她吩咐姜氏,“去年的春宴是你办的,大家都说好。只是今年情况不同,太夫人经不起折腾,宴请的事,还是清静些好。”
姜氏低声应“是”,十一娘转身过去,目光从屋里众人的身上扫过。 “三嫂,五弟妹,”她道,“前些日子白天是我们照看,晚上是二嫂服侍。要不然这人来人往的,我们忙了白天忙晚上,只怕早就累趴下了。娘现在虽然渐渐好了,但毕竟是上了年纪的人,身边还是得有人照看才是。可总让二嫂这样也不好。我想让谆哥儿媳妇专管春宴的事,我们则轮流照看娘,让二嫂歇歇,你们看怎样?”
没有任何人有异议。 “那就这样定了!”
十一娘按照妯娌间的长幼尊卑排了个序,“……这些日子大家都辛苦了,今天就早点回去歇了吧!养足了精神,明天也好来照看娘。”
太夫人的病渐渐好了,又能休息了,众人表情俱是一松。 五夫人这些日子一直忙着帮十一娘待客,眉宇全是深深的倦意。闻言道:“四嫂,那我就先回去了!明天一早就来接你的手。”
按照十一娘的安排,今天晚上十一娘负责照看太夫人,明天早上五夫人接手。 十一娘点了点头。 三夫人表示会按照她的安排照顾好太夫人后,带着媳妇告辞了。 徐令宜送了雷公公回来。 “娘呢?”
他关心地道,“谁陪着她老人家吗?”
十一娘还没来得及回答他的话,有小丫鬟撩了内室的帘子走了出来。 “侯爷,夫人!”
她轻声道,“太夫人有话要和四夫人说!”
刚才不是精神不济睡了吗? 十一娘很是惊讶,和徐令宜一起进了内室。 太夫人闭着眼睛,像睡着了似的。 她头发花白,皮肤腊黄没有光彩,脸上的褶纹因此显得非常的清晰。 徐令宜心中一酸,跪在了床踏上。 二夫人见了,忙站了起来。 “娘!”
徐令宜轻轻地握了太夫人的手。 太夫人张开了眼睛:“你来了!十一娘呢?”
她说着,朝徐令宜背后直瞅。 十一娘忙上前和徐令宜起跪在了太夫人面前。 “十一娘,”太夫人颤颤巍巍地伸手握住了十一娘的手,“我想让你,这两天就是派个人,去,去余姚,给诫哥儿提亲!”
十一娘很是惊讶。 这件事虽然是商量好了的,因为太夫人病了就耽搁了。 “诫哥儿今年十六了,再过两年,就十八了。他无所谓,可英娘总不能就这样等着吧?万一有人说闲话,那孩子也脸上无光。与其到时候为难,还不如趁早把亲事订下来!”
这一次,太夫人的话说的又急又快。 老人家是怕她去世后孩子们要守孝,因此拖大了年纪…… “娘,您别想那么多。”
十一娘忙安慰她,“等过些日子您好了,我们就去提亲!”
“不行!”
太夫人斩钉截铁地道,“明天,明天你就去提亲!”
十一娘还想劝劝太夫人不要这么悲观,徐令宜开了腔:“那就明天去一趟弓弦胡同。”
太夫人闻言,表情松了下来:“你可要记住了!你可要记住了!”
声音渐渐低了下去,闭了眼睛。 徐令宜吓了一大跳,十一娘的心弦也绷了起来,二夫人更是轻轻地把手指放到了太夫人的鼻下。良久,朝着徐令宜十一娘摇了摇头, 三人这才齐齐松了口气。 十一娘和徐令宜出了内室说话。 “我看这件事早定下来也好。”
他沉吟道,“要是振兴外放了,就更不好办了!”
“好!”
十一娘道,“我明天就去弓弦胡同一趟。”
然后转身去了徐嗣诫那里。 学堂的课都停了。 徐嗣诫正端坐在书桌写练字。看见母亲,他忙搁了笔。 “您怎么过来了?”
他扶十一娘到临窗的大炕坐了,亲自沏了杯茶,“祖母歇下了?”
十一娘点头,啜了口茶:“这是什么茶,味道还挺不错的。”
“是黄山毛峰。”
徐嗣诫道,“母亲要是喜欢,我等会让他们送些过去。”
又道,“是王允给四哥的。”
“我对喝茶不讲究。”
十一娘笑道,“也不大喝得出味道来,你留着喝吧!”
说着,神色间闪过一丝犹豫。 对于关心的人自然看得清楚。 既然母亲不好意思说,他就先提吧! 徐嗣诫笑道:“母亲,您是不是有什么事要和我说?”
“是有个事!”
十一娘望着徐嗣诫还有些稚嫩的面孔,斟酌道,“如果我让英娘以后一直留在我们身边,你觉得好不好?”
“好啊!”
不知道为什么,徐嗣诫听着心里有点高兴,“大表妹性情开朗,又懂花草,她在您身边,您也有个做伴的人……”说到这里,他不由哑然。 女孩子大了,自然要嫁人的,母亲想把她永远留在身边,好像有点不大可能……可母亲也不是那种信口开河随意说话的人…… 念头一闪而过,有个大胆的想法突然跃了出来。 他不由脸色绯红。 “母亲……”望着十一娘半晌说不出话来。 十一娘见他理解了自己的意思,笑着点了点头,又问他:“好不好?”
徐嗣诫的脸这下子红得能滴出血来。 他低下头,期期艾艾地不敢看十一娘。突然说了句“我,我给您沏茶去”,端了十一娘的茶盅就出了门。 十一娘不由抿了嘴笑。 第二天去了弓弦胡同。 “大哥的事怎样了?”
王姨娘恭敬地把十一娘请到了书房。 “正在候吏部的缺。”
罗振兴穿了件半新不旧的葛色杭绸长衫,衬着白净微胖的面庞,有着中年人特有的沉稳。十一娘想到自己第一次进京,罗振兴在通州码头接她时候的模样。 英俊挺拔……光阴就这样流逝了。 她突然很理解罗振兴为什么想外放了! “二叔和三叔怎么说?”
这对罗家是大事,肯定是要商量两位还在仕途上的叔叔。 罗振兴却没有注意到妹妹的这些细小情绪:“二叔觉得应该再慎重些,三叔却觉得不错。”
他不太习惯和女子说这种事,哪怕这个女子是他的妹妹也一样,简单的两句后就转移了话题:“听说太夫人能下地走路了?”
十一娘见他不愿意讲,也就不好再问,趁机和罗振兴说了一会太夫人的病情,然后提起被太夫人关心的这桩婚事来。 “你让媒婆来提亲吧!”
罗振兴道,“最好赶在三月底之前把婚事定下来。就算是我走了,到时候你也可以直接到余杭去接亲。”
十一娘笑着道了谢,出门就去了永昌侯府。 “你不会是要我去做那便宜的媒人吧?”
黄三奶奶看着打趣。 十一娘不由尴尬地笑。 “真是让我去做媒人?”
黄三奶奶不由惊呼,然后笑起来,“不过这次说好了,得给我做双倍的鞋子才行!”
“姐姐可真是狮子大开口啊!”
“我怎么也值这个价码吧?”
两人互相调侃了一番,十一娘这才把事情的经过跟黄三奶奶说了。 “好啊!”
黄三奶奶笑道,“亲上加亲的,再好不过了。”
和十一娘说好了上门提亲的日子,十一娘就起身告辞了。 出了公主巷,立刻差人去给罗振兴报信,他也好请个媒人。 没几日,两家正式交换了庚帖,又三日,写了婚书,下了小定。太夫人的身体也一天一天的好起来,端午节的时候,甚至和几个孩子去放了河灯。大家这才敢高声祝贺。徐家又恢得了原来的欢快气氛。 ※ 姊妹们,我很抱歉,十一长假,突发事件很多,没Hold住啊……又迟到了……⊙﹏⊙b汗…… PS:加更大家明天下午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