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题,不过是简单的算账问题,这是一个正常人应该会的技能。”
“如果朕将一县的百姓托付于县令,将一郡的百姓托付给郡守,他如果连这种最基本的算法都不会,银库里面的钱他说的清楚吗?”
“身为一个父母官,如果连百姓种地的节气一窍不通,他会是一个好的父母官吗?”
“他还怎么管理整个一个县,如果这样的官员做的再高,朕也没什么可信任的。”
“所以,朕决定的就是让各地的学科先建成,等这些人学会之后,才考虑科举,至于你们口中的旁通之术,怎么能是无稽之谈?”
“这样一来,只会害民,还谈什么带领全体百姓致富,稳定和谐。”
“难道你们认为,就靠他们几句空口白牙的话语,能将一座城池治理好吗?”
“这样的话你们也信?你们是傻了呢,还是糊涂了呢?”
“还是说,在你们心中,父母官就只需要考虑俸禄银钱和税收?如果是这样,你们可知罪?”
澹台月的质问声音响彻整座正阳殿,没有人敢接话。“朕在问你们话,难道就没有一个人回答吗?”
“连最基本的知识都掌握不了,怎么能够管理好一方的百姓?”
澹台月密集的炮火说的下面的官员一阵懵逼,本来想要接话的,可话到了嘴边根本插不上嘴。和皇帝抢话,那不是节奏吗?谁会干这种蠢事?“既然没人回答朕,那就说明尔等认为,父母官只需要处理俸禄和税收的事情就行了对吧?”
澹台月突然冷静了下来,他深呼吸一口气:“如果是这样的话,尔等就太小瞧百姓了,他们每日耕作辛劳,可不是听你们子乎者也的。”
“掌握最基础的算数。农业,是父母官最基础的技能,若是连这点都做不好,尔等认为还能指望百姓做什么?”
“今日殿试就到这里,明日朕会亲自宣布结果。”
“退朝!”
一声退朝后,澹台月离去以后,众人才缓过神来。而群臣依旧跪在地上久久没有动弹,似乎都沉浸在那句话当中。御书房中,文王对于刚刚的事情,他还是抱着迟疑的态度。今年是景国开设科举的第一年,本来宣传的是一文治国。可现在,又增加了许多新的东西,让他都不由的觉得澹台月太过着急了。“皇兄放心吧,朕自有安排,新政必须推行下去。”
他想要多设几门科举的考试项目,实际上也是想要丰富天下学子的思维。一味的咬文爵字只会适得其反,短期内可以稳固景国的江山社稷,可长期来看,那就是一个大大的弊端了。“不知道明日的结果是否会影响到朝廷所放榜的名单?”
澹台雯关心的是这个,榜单都已经放下去了,此时此刻怕是已经传遍了整个景国了。如果明日有变故的话,对今后的科举影响也非常的大。等到文王离开以后,又一道声音响起来。“皇上,您这样做不怕惹恼了那帮大臣吗?”
“文治武功本来就是先皇定下来的治国方略。”
御书房内,一直跟随澹台月的公公小李子皱了皱眉头,担忧的说道。澹台月放下手中朱笔,轻轻叹了口气:“小李子,你觉得这些年朕会怕惹恼谁吗?”
小李子顿时明白了他说的话是什么意思了,他想要做的事情,还从来么有被阻拦过。登基称帝也是,只要澹台月想做的,即使是杀父弑君,都没有丝毫顾忌。如果是因为怕得罪朝臣,他就不是澹台月了。“把试卷都给朕搬上来,朕要亲自审核!”
科举虽然可以选举出来有志之士,可能不能够为朝廷做出贡献,那还不一定。就比如何家那个状元郎何爽,一个富家公子哥凭借着作弊获得了状元郎的位置,若是今后到了朝堂之上,必定是一个祸害。这件事他只有等明日再处理了,等他主动撞在枪口上再说吧。不知道过了几个时辰,小李子过来禀告,说是苏苏姑娘得贴身侍女翠红有急事求见,澹台月想了一下,就将她叫进宫来。这丫头平时不声不响的,可办事却让他十分满意,这次肯定是有重要的事。“陛下,奴婢参见陛下。”
“你不是去服侍苏苏了吗?为何跑到这里来?难道是苏苏出什么事情了吗?”
翠红恭敬的给澹台月磕头后,才说道:“启禀陛下,主子她不见了。”
“什么?不见了?”
澹台月惊讶的看着她:“这是怎么回事?她去哪里了?”
李苏苏突然不见了,让他顿时一惊。“奴婢也不知,只知道她刚刚突然就不见了,奴婢找了许久都找不到人,这才赶紧来报告陛下。”
翠红眼眶泛泪水,一脸惶恐的模样,李苏苏出了事情,它自己的小命可能也保不住了。以澹台月的手段,肯定会把她交给刑部或者锦衣卫。毕竟,这次的事情闹的太大,她不死,也得扒层皮下来。“你怎么回事,朕让你看个人都看不好!”
澹台月皱了皱眉头,翠红可是他千挑万选保护李苏苏的。“主子非要我尝一下她给陛下做的莲子汤味道怎么样,然后我就喝了一口,然后就晕了……”翠红低下了脑袋,她想不通李苏苏为什么要给她下药。“那你知道她去哪里了吗?”
“具体去向不知,只留下一封书信,说是出宫去逛街游玩了。”
翠红低着脑袋小声的说道,她也不相信这种鬼话,主子怎么可能出门游玩呢,这里可是皇宫之内。没有陛下的旨意,根本不能出去。此刻的澹台月已经顾不及还没有批阅完成的试题了,立刻让林杰派人去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