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章:文治武功(1 / 1)

第二轮对盛国的进攻。兵马,钱粮,武器,粮饷等等都是需要大量的储备,一旦和盛国撕破了脸皮,那就必须要做到突袭,三个月之内灭掉盛国,统一中原大陆。而这一切都需要大量的钱财,如今国库空虚,急缺物资。所以,这段时间内,朝堂上的大臣也纷纷献策。各种方法层出不穷,可澹台明月总是摇头拒绝。因此,在七王爷澹台雯的建议下,朝廷决定开源节流,大量收购商贾货物,以增强国库。只是这种方法虽然可以短期的获利丰厚,但是弊端却是不少。首先就是各地的官员肯定会增加百姓的赋税太高,导致百姓民不聊生。所以澹台月不敢太过于推行简朴之风,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物极必反。官员们有自己的府邸仆人需要开支,所以朝廷的俸禄不能太少。若是太少的话,入不敷出就会导致他们想法设法的贪污,或者克扣朝廷的库银。就算是惩罚的力度过大,也没有办法遏制不正之风。以澹台月自己的估计,需要几个月的准备时间,要对盛国下手,那至少要等年底了。到时候,趁着年关将近,出其不意全面出兵。这样的话,才可能在盛国没有准备的时候拿下盛国的疆域。这也是为什么,澹台月要和盛国停战的原因了。把拳头收回来,再打出去。数天后,草原上发生的变故。蒙古的二王子塔尔塔出逃,离开了漠北草原前往了他国避难。蒙古可汗震怒,下令全境追杀塔尔塔,这场还没有升腾起来的战争,被扼杀在了摇篮之中。一切都在澹台月的预料之中,在蒙古亲王离开景国边境线的时候遭到了来自草原的包围。幸好他早早的派人护送了格桑公主一路离开,这才没有让塔尔塔得逞。外事已经了结,那么就该处理景国内部的政务了。“今日早朝,别的不说,就说说科举!”

“朝廷百废待兴,正需要一批年轻的官员,能够替朕分担忧愁。”

澹台月站在龙椅前方的台阶上,看着台下的群臣朗声说道:“科举乃是考验官员品德修养和才华的一项重要试炼。”

“凡是有才之士,皆可报名参加,朕希望在今年秋天之际,能够听到科举取得优异成绩的喜讯!”

说罢,澹台月便是让小李子来宣读圣旨。这份圣旨,自然是用来安抚景国百姓的。科举是为了选拔人才,也是为了稳固政权,自然是没有什么坏处。“科举考试采用选拔模式,选拔出前一百名进入文渊阁,由诸位大学士共同监督评审,选出状元、榜眼、探花……一共二十个人,这二十人可入翰林院任职。”

之前他已经让澹台雯提前布局好了,各地的乡试选拔秀才,这次的科举就是专门针对于秀才。朝臣们面面相觑,却没有任何人站出来表示异议。景国也是第一次举办科举,也不知道此举是好是坏。以往都是由各大世家子弟担任的朝廷官员,可如今朝廷科举是从普通士卒中选拔,这就让不少的朝臣有些忐忑。也就意味着家族世袭制从此以后就不能再出现在景国了,这也是不少人担心的一个因素。毕竟世族子弟大多纨绔,根本无法胜任。都是动用关系谋得一个差事,以至于景国的朝廷内全部都是利益关系。所以澹台月登基以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惩治腐败,稳定民生。“启奏陛下,此举虽说是为了选择人才,可是也要求严格,若是选拔出的秀才品性不佳,岂不是误人子弟?”

赵明龙闻声道。对于赵明龙的话,文王澹台雯十分的赞同。科举是他一手抄办的,难免会有人从中获得更多的利益。万一有人从中作弊,那也不是不可能。“陛下,赵尚书说的有理,此次我朝开科举乃是大国之风,必须寻求公平公正公开,绝对不能有任何的徇私舞弊,否则的话,这科举也就没有意义了。”

这句话刚好说在了澹台月的心口上,科举事为国为民,绝对不是个人升官发财的通路。而且,绝对不能有任何得干涉!“皇兄说的有道理,所以真当着满朝文武百官的给众人提一个醒,若是在科举中检阅的任何官员有徇私舞弊得地方,只要查出来朕绝对不姑息!”

澹台月的目光冷冽的扫视一圈在座的众人,语气冰凉,让人忍不住的颤抖。“是,臣等谨遵圣谕。”

众位大臣跪倒在地上齐声道,暗地里却是各怀鬼胎。他们也很清楚科举是国策,谁敢违背那就是与国家政权作对。“陛下,科举既然是为了景国选拔贤良,那么必然要求文武双全。”

吏部侍郎刘明山躬身问道:“请问陛下,可否开创武举,增强我景国军队的战斗力!”

他看到了文王凭借着科举深得皇上重用,所以有些不甘心当一个无名之辈,所以特意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来。原本以为自己提出来的是一个好的建议,谁知道皇位上的澹台月的脸色突然一变。“大胆,你一个小小的侍郎竟然妄言开创武举。”

刘明山一惊,连忙解释道:“陛下赎罪,微臣只是想要增强我景国的实力,不敢有其他的非分之想。”

“哼!”

澹台月冷哼一声:“朕不管你怎么想的,妄加揣测朕的意图,你的胆子不小。”

“朕告诉你,朕绝对不会允许开创武举的事情发生。”

这样一来,他澹台月辛苦筹划多年的事情就功亏一篑了!一旦实行以武治理景国,那么问题的严重性那就来了。周围的小国家必定会虎视眈眈,开始忌惮景国起来。随后就是联盟起来一同对付景国,对于景国半年之后计划实在是大大的不妙。“微臣惶恐!”

刘明山连忙跪倒在地上,浑身颤抖。他也不知道皇上为何会突然翻脸,难道自己的建议有问题,不应该啊!澹台月冷哼一声:“滚下去!”

刘明山吓的立刻跑出了大殿,生怕慢一步就会受到处置。刘明山的提议虽然没错,但是绝对不是现在。“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澹台月高声在大殿之上念着这句意气风发的豪言壮语。想做做一代明君。以文治理天下,才不会被其他国家警惕。“来人传旨!”

圣旨很快便下达了景京,由各级官员逐级得向下传递。一时间,景国上上下下沸腾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