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个喷嚏。“着凉了?”
刘丹皱眉问道。“没事!”
王辉揉揉鼻子,“可能是谁念叨我呢。”
车队,在“学生”武装小队的保护下,向坎大哈行进。这一路上,众人的神经都紧绷着。“学生”政权目前对阿富汗的控制主要集中在几个大城市。农村和郊区,他们也想控制。非不为也,实不能也。长年的战乱让阿富汗烂成一摊泥,除了几个美军经营的大城市外,其余地方穷得叮当响,甚至有举村逃荒,村镇荒废的状况。二十万“学生”武装,想要控制全境,无异于痴人说梦。更何况,他们还要时时刻刻防备“北方联盟”的反扑。军力,其实是捉襟见肘。否则,他们不至于连喀布尔的日常驻防都有些力不从心。这一路,从喀布尔到坎大哈,看似是越来越深入“学生”的传统地盘,但是路途上依然有很多不可测的危险。“北方联盟”在马苏德的带领下,深谙游击战术。一遇到两山夹峙的地形,护送王辉的武装小队就会停车侦查,确认没有危险之后才会经过。刘丹以及翻译和他们交流之后才知道,“学生”曾经在“北方联盟”手里吃过很多次地形的亏,实在是怕了,不敢大意。还别说,这路上还真碰到过一次小型冲突,不过“学生”的武装小队显然训练有素,很快就平息了事端。对方拖着几个伤员就跑了,这边也没追。根据“学生”猜测,应该是“北方联盟”的附属势力,想要出来打秋风,恰好遇到了。所谓“附属势力”,有点儿像游击队。领头的可能是附近村镇的有身份的人,吃不了饭,就出来抢。反正这种事儿见怪不怪。比如,那群堵住了美国竞标团队的哈扎拉人,他们也就是在喀布尔近郊居住,所以还算平和。稍微住得远一些,铁定是和普什图人势不两立。要知道,“北方联盟”其实就可以算作一个“反普什图族”联盟,哈扎拉人和塔吉克人,乌兹别克人一样,都是核心实力的组成部分。如果换一种方式比喻,普什图人和哈扎拉人就像是游戏里的对立阵营。只要开着阵营战斗模式,遇到了就互杀,绝对不会出错。有了一次袭击,众人更加谨慎,不但放慢了行进速度,还分出一小部分武装人员打前站。李浩拿着那把沙鹰,弹仓满弹,保险打开,随时护卫王辉。叶磊丁一也同样持枪护卫刘丹。而闻强,留下了一张字条,早就脱离了大部队。没人知道他去做什么。王辉等人是真切体会到了战争国度的感觉。他们很担忧不知道会从哪里飞出火箭弹,将车炸上天。“轰!”
正在大家缓慢行进的时候,突然前方传来一声巨响。武装人员立刻戒备。车队停下。王辉等人被带下车,戴好头盔穿好防弹衣,跟着武装人员找掩体躲避。这种情况不明的时候,坐在车里有时候会成为天然的目标。前方没了声息,又过了好一会儿,确定没有危险之后,王辉刘丹在武装人员和李浩等人的保护下,上车继续前行。拐过一个两山夹峙的弯道——这是“北方联盟”最喜欢设伏的地形——他们发现路边有一辆燃烧的汽车。还有几个人倒在车旁,似乎受了不轻的伤。“救人?”
王辉看了刘丹一眼。刘丹迟疑了一下,点点头。但是当刘丹把停车救人的要求告诉“学生”的武装小队的时候,对方的头目坚决拒绝。他说情况不明,最好不要带陌生人上路。可是……看着路边哀嚎的几个人,刘丹和王辉无论如何都没法视若无睹。尤其是,这里距离坎大哈越来越近,安全系数肯定会越来越高,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最后,武装小队妥协了。车队,停了下来。王辉和刘丹冲到几人面前才发现,竟然是几个欧美人。确切得说,两个男人一个女人。女人三十岁左右,男人都超过了四十。他们看到王辉和刘丹走过来,神情快速得变化了一番,然后大呼求救。英语,美式发音。刘丹眉头一挑,用英语问:“你们是美国人?”
同时让叶磊和丁一用急救包帮助他们。“老板,车里有个人烧死了!”
李浩低声汇报。王辉点了点头。刘丹和他们交流了一番,弄清楚了这几人的身份。他们是来自美国的种子公司,来向阿富汗的农民推销种子,没想到在旅途中遭遇袭击。谁袭击的,不知道。为什么袭击,不知道。一问三不知。为了证明身份,那名女子费劲得拿出了他们的身份证明。确实对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