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六章 何充历险(1 / 1)

窃晋 浓择胡作陪 1183 字 2023-02-23

何充见状大喜,刚想上前顺着绳梯爬出去,却又被疯狂的人群挤的连连倒退。  “这位施主,你怎么不跑呢?”

何充的身边又经过了刚才撞到他的那个和尚,他见何充呆站在原地,便好心的问道。  何充淡淡的苦笑数声,不仅不上前拥挤,反而就地坐在了广场的香炉边,闭目养神起来。  和尚见何充一副舍身取义的境界都快赶上佛祖了,便也不再啰嗦,自顾自逃生去了。  何充闭上眼睛,耳边充斥的喧闹声、救命声逐渐消失在了脑海中,取而代之的,是法相庄严的佛祖金身。  背靠香炉,盘腿而坐。在身后的烈焰和初冬的寒风交织下,何充的身体忽冷忽热,他甚至觉得自己的身体逐渐变轻,开始悬浮在半空之中。  突然,一只大手按在了自己的肩膀上,另一只手也按在了另一边的肩膀上。两只手一使劲,何充当真悬浮了起来。  “你们是谁?要做什么?”

何充连忙睁开眼睛怒喝道。  “属下右卫军虎贲督部下,奉命前来保护何中军!”

站在何充面前的是一个二十五六岁年纪的青年军官,他相貌清隽,何充似乎看上去很眼熟,但却想不起来哪里见过他。  “你们是陶子初的部下?”

何充双眼一眯,怒斥道,“这火是你们放的吗?”

那军官也不答话,只是挥手让手下把何充直接架走了。  原本骑在墙头上的士兵们现在已经放下了绳索和吊篮。他们直接把何充放在吊篮里,先是吊上了墙头,再吊出了墙外。  “你们陶将军呢?让他来见我!”

出了寺庙,何充立刻又抖起威风来。  他举目所见,都是手执兵器的官军士兵。在他们的指挥下,附近的居民们已经被动员起来奋力扑火。火势一旦蔓延开来,这些周围的民居就得遭殃。  可何充的话似乎没人在听。外面负责保护何充的士兵和冲进庙里的一样,也是直接把他架起来,塞进了一辆牛车。  “我们陶将军让何公在此稍候。”

“稍候?”

何充一脸的迷茫,他喝问道,“陶子初究竟搞得什么鬼?瓦官寺缘何失火?是不是他放的?”

负责保卫他的军官四十来岁年纪,正是龟队的钱队主,他摇了摇头,表示无可奉告。  “陶将军说了,请何公在此稍候。其他事,非属下所知!”

“好好好!”

何充憋着一股气,他从没像今天这么委屈,“我倒要看看陶子初能给我什么交代!”

虽然火头很旺,看来大雄宝殿也要保不住了。  但幸而有军队帮忙。这些都是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他们帮助附近的居民运水运沙,很快就把火势控制住了。  尽管火势被控制了下去,但这场火来的太快太猛,还是把瓦官寺内的主要建筑焚烧一空。  那正在修建的大雄宝殿也付之一炬。寺内幸存的和尚们无不捶胸顿足,哀嚎哭泣。  “怎么样了?火灭了吗?”

何充见钱队主又走了过来,便连忙问道。  钱队主满脸堆笑,十分恭敬的答道:“禀何公,这火实在不小。能控制住就不错了,实在没法救。好在人都撤了出来,基本上没烧死人。”

“基本?”

何充一皱眉头,“究竟有无伤亡?”

“这个......”钱队主回头看看乱成一片的现场,耸了耸肩,表示不清楚。  “那你们这里负责带队的军官是谁?叫他来见我!”

何充又训斥道。  钱队主眼珠一转,继续陪着笑脸道:“刚才何公应该见过了吧?我们沈司马可是亲自进入火场才把何公你给救出来的!”

“沈司马?”

何充对陶旭的部下不甚熟悉,他回想起那个在广场上发现自己的年轻军官。  他看上去年纪不大,可面对自己却能沉得住气,甚至比眼前这个市侩的中年队主更能沉得住气,倒是个人才。  时间过的很快,在军民齐心拉出一条防火带之后,火势就逐渐弱了下去。  可整座瓦官寺却在熊熊烈火中被烧做了一堆白地。何充坐在车里眼看着自己资助的瓦官寺被烧做了白地,气得直想骂人。  “何公,我们将军已经完事了,想请你过去一趟。”

钱队主又不知道从哪里屁颠屁颠的跑了过来汇报道。  “前面带路!”

说起官威,何充不下于任何人。他只是一抬头,就放下了车窗的帘布。他不想再看到钱队主那副谄媚的嘴脸。  牛车在钱队主部下的带领下,走了足有四里多地,居然走到了石头城下。  “王敬豫也参与了此事吗?”

何充在牛车内问道。  “何公请看!”

钱队主笑着一伸手,何充顺着他手的方向看过去,顿时便傻了眼。  只见大大小小五十多个男女老幼围做一团,双手抱头,蹲在地下。周围则是一圈手执环首刀和钩镶的士兵正在看看守。  另有一些士兵则手执火把,正在询问着这些人的姓名和来历。  “何公!”

何充回头一看,只见王恬也是满面春风的朝自己走来,他的身后还跟着陶旭。  “敬豫,你也参与了此事?”

何充心中的不满更甚,明明他才是建康禁军的指挥官,为什么王恬和陶旭两人竟然敢背着他就偷偷出动军队?  王恬早就知道何充不满,他把陶旭这两天的发现全都告诉了何充。  “这两位便是我部下督将孙异和右卫军主簿孙弘,正是孙督将在他侄儿的劝导下首告瓦官寺有狄胡细作刺探我江东军情。在下和子初兄商量再三,才决定不告诉何公。这也是避免打草惊蛇!”

打草惊蛇?  何充差点没被烧死!  他憋了一肚子的火,可一听事情居然涉及到了江北的胡赵细作,这个罪名他可顶不起。要是被庾冰知道了乘机做一番文章......  相信王恬和陶旭也不愿意看到庾冰重新得势。  政治家的头脑让何充迅速冷静下来。尽管他对王、陶二人的专行有再多不满,现在他也不能治罪二人。  “所谓细作,从何说起?”

何充要的是证据。  陶旭把手一招,孙弘呈上了那老和尚给孙异的介绍信还有从那些和尚身上搜出来的与后赵有关的信物。  “这是胡人才有的胡刀,”王恬解释道,“这等锋利小刀产自西域,自元康年间以后,进贡道路阻塞,江东就再也没有这等利刃。”

“狄胡竟派出了这么多细作?”

何充看完介绍信和胡刀,还是不敢相信后赵竟然派了这么多奸细。  他走下车来仔细看过去,这堆人里有男有女,有老有少。年纪轻的看上去只有十五六岁,年纪大的却有六七十岁之多了。  他们是怎么过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