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意见分歧(1 / 1)

看来,张琪以后还要处理好两个女人之间的矛盾。

疏远上官雪儿吧,说实话,张琪不忍心。

这是张琪的软肋。

战场上能杀伐果决,可在感情上,却有些优柔寡断。

张琪不是什么圣人,只能算是一个历史的幸运儿而已。

阴差阳错,让他拥有今天的基业。

感情专一也不是绝对的,上官雪儿与他日夜相处,早有一份剪不断理还乱的感情在里面了。

张琪突然之间有些左右为难,暂时打消了叫严思雅来的念头。

……

西陇村。

打听到张书峻的住处后,张琪几个人登门拜访。

一堵篱笆墙,将张琪他们挡在院子外面。

伍阳旭上前喊了几声,出来一个书童模样的人。

“我家主人不在,你们从哪儿来?”

张琪问道:“我们从会宁郡来,张先生去哪儿了?”

“我家主人一大早出门钓鱼去了。”

一条小河边。

一个头戴一顶斗笠的人,坐在河边一动不动,周围的一切,似乎都与他无关。

好一个清闲自在。

张琪忽然想起一句古诗:闲钓江鱼不钓名,瓦瓯斟酒暮山青。

“请问,是张书峻先生吗?”

张琪恭恭敬敬地上前鞠躬问道。

那人缓缓回头,上上下下打量了张琪半晌。

“阁下是?”

“我叫张琪,从会宁郡来,特来拜会先生。”

那人听说是张琪,并未起身见礼,又转头望着他的那根钓竿,淡淡地问道:“哦,原来是上位啊,有事吗?”

站在后面的慕容川低声对雪儿道:“这人咋那么不懂礼数?”

上官雪儿轻声道:“自古大贤不都一个德行吗,得把姿态摆足咯。”

没想到那人的耳朵特灵,听到了上官雪儿好慕容川的说话声。

“在背后说人,可是无礼之举啊。”

张琪急忙道:“先生请勿见怪,我替他们赔不是。”

“不敢当,上位直说吧,干嘛来了。”

张琪借用当年刘备那一套,说了一通。

无非就是天下大乱,百姓民不聊生,张琪顺应天命,救黎民苍生于水火。

最后请张书峻出山相助,等一套打好草稿的说辞。

这套说辞,其实都烂大街了。

“在下乃一介草民,闲云野鹤,喜欢无拘无束,不想沽名钓誉……”

张书峻也说一套说辞。

这套说辞也同样烂大街。

与其说,想证明自己不想博取功名,不如说,是换一种方式来抬高自己。

看我张书峻看淡名利,已成世外高人。

张琪继续游说,态度极为诚恳,给足了张书峻的面子。

他终于缓缓道:“请问上位下一步想怎么走啊?”

张琪道:“请先生指点迷津。”

“我如出山为上位效力,上位给我何职啊?”

上官雪儿和慕容川等人听了张书峻的话,悄悄向他投去鄙视的目光。

还没出山呢,就想要官职了。

“拜张先生为参军如何啊?”

军师之职已经有了两个了,上官雪儿和一眉道人为左右军师。

再拜张书峻为军师,那三个军师不得神仙打架。

参军乃军中高级参事,和军师一个级别,只是称呼不同而已。

张书峻对这个职务,很满意。

他也不装了。

“上位,请回寒舍一叙吧!”

张琪大喜,回头对慕容川和伍阳旭道:“你们两个快来帮张先生收拾鱼竿。”

回到会宁。

张琪当着诸将的面,又重新宣布他对张书峻的任命。

张书峻从此以参军一职,留在张琪军中,和上官雪儿一样,伴随张琪左右。

这天晚上。

张书峻和上官雪儿在张琪的府上议事。

张书峻提出他对时局的看法。

“眼下我们的势力,虽然相对薄弱,但都是精兵强将,足可以问鼎中原。”

张琪问:“我们下一步应该东进还是南征?”

张书峻道:“我们应该东进,南面是史思明的地盘,对于大燕国,我们目前不应该动他,留着来牵制唐军。”

张书峻方针看似极有道理,三方互相牵制,总比面对一方强敌要好。

上官雪儿道:“眼下局势,我们应该先在会宁站稳脚跟,东面的60万唐军,对我们已经虎视眈眈。”

“如是唐军大军来犯,我军如何应对?”

张书峻道:“唐军如大军来犯,则会宁必丢,因为会宁城防极差,无险可守。”

“因此,我们应该在唐军到来之前,迅速占领潼关。”

“潼关一旦在我们手中,则我们后方稳如磐石,我们也可虎视长安。”

张琪赞同张书峻的进兵方略,潼关乃天下第一关。

战略位置极为重要。

而上官雪儿则极力反对。

“潼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如今潼关唐军有重兵把守,我军强攻势必造成重大伤亡,乃至全军覆灭的危险。”

两位谋士在张琪面前起了争执,两人各执己见,谁都说服不了谁。

张琪则认为,双方都有道理,一时难于抉择。

夜深了。

张书峻起身笑道:“上位,我们明日再议吧,很晚了,我就先告辞了。”

张琪点点头,张书峻告退回去了。

上官雪儿坐在那里闷闷不乐,一言不发。

“雪儿,张先生说的也有他的道理,我们如不取潼关,则会宁难守。”

上官雪儿半晌忽然说道:“上位,让我回凉州吧。”

张琪大惊。

很明显,上官雪儿和张书峻之间,已经产生严重分歧。

而且上官雪儿是不会妥协的,这样下去两人会产生矛盾而互相排斥。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上官雪儿想回凉州去。

“雪儿,我的身边不能没有你啊。”

“上位,让道长过来,我回凉州去。”

“你为什么要回凉州?”

“我说服不了张先生,我和他产生分歧,这对大军不利。”

张琪道:“你这个时候走,张先生会觉得你是负气而走的。”

上官雪儿坦言道:“我就是负气走的又怎样,要不你叫他去凉州,让道长过来。”

一眉道人和上官雪儿同为军师很长时间,两人从来没有那么大的分歧。

相反,很多时候两人的意见,都是一致的。

这和个性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