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4章 杨端和是老好人(1 / 1)

话说周勃身为西域大都督府的副都督,却跟章邯不同,他属于那种坐不住的人。

一年之中到有大半年是在西域诸国巡查。

不过有一位副都督整天在列国盯着,这些西域诸国即便想做一些小动作,心里多少也要掂量一下。

所以章邯也没有对周勃的这种行为提出意见。

而且周勃又是个性情爽直的人,在西域诸国不知道交了多少朋友。

上到王公贵族,下到贩夫走卒,只要跟他对上眼,都能跟他交上朋友。

这一日,他带着自己的护卫来到月氏。

月氏是西域大国,非寻常小国能比,之前被匈奴击败之后直接举国西迁。

成了西域三十六国中最西边的国家。

带甲数十万,实力强劲。

月氏在如何对待大秦这个问题上,一直都有分歧。

有人就认为现在匈奴已灭,大秦在西域经营不了太久,月氏应该积蓄力量,等到时机成熟,驱逐大秦,独霸西域。

而有人就认为大秦的实力不是月氏能比,不如诚心以待,这样等到月氏有难的时候,才会获得大秦的鼎力相助。

两种意见在月氏不但在上层有基础,甚至还影响了普通百姓。

所以周勃一进月氏的地盘就发现这里的百姓有些对自己很热情,有些人就对自己很敌视。

不过这些毕竟是普通百姓,周勃也并没有太放在心上。

等到进了月氏王宫,拜见完女王之后,周勃才发现月氏朝堂上的暗潮汹涌。

当夜,在自己住的驿馆,周勃迎来了月氏国的小王子。

这位小王子叫诺德夫,长的浓眉大眼,彬彬有礼。

而这位诺德夫王子来找周勃的原因也很简单,就是想要获得大秦的庇护。

在听完诺德夫王子的叙述之后,周勃才知道原来月氏王庭的内部也是矛盾匆匆。

月氏女王有三个儿子,大儿子跟着匈奴组成西域联军进攻大秦,却死在了北地郡。

现在女王的合法继承人只有二王子和这位诺德夫王子。

可是大王子死后,国内的大部分势力都投靠了二王子。

诺德夫王子在月氏国内就属于那种人憎狗厌的存在。

只要女王一死,二王子继位,诺德夫王子必然逃不过一死。

所以周勃的到访给了诺德夫机会。

他向周勃提出,愿意抛弃自己的王子身份,在西域大都督府当一个小官或者一个小兵,只要周勃将他带出只月氏就行。

周勃平时虽然大大咧咧的,但是在这种事情上却好像有天赋一般。

他马上就分析出大秦在这件事情上能得到的好处!

只要这位诺德夫王子在大秦的手上,那大秦就有了对月氏内政的参与权。

日后如果月氏反水,大秦就可以借着这位诺德夫王子的名义,直接对月氏用兵!

这就是现成的出师之名!

所以周勃也没有犹豫,第二天又去求见月氏女王,要求月氏派遣一位质子跟着自己去西域大都督府拜见大都督。

果然,这种在月氏人看来不怀好意的行为立刻就落在了诺德夫的头上。

周勃顺顺利利的就将诺德夫王子带出了月氏。

一路之上,通过交谈,周勃发现这位诺德夫王子还真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不但通晓秦语,甚至连更西边的波斯乃至罗马的语言他都懂得不少。

各地的风土人情更是信手拈来!

周勃暗叹自己这趟是捡了一个宝贝回来。

等到了大都督府,周勃还没来得及告诉章邯诺德夫王子的事情,就听到章邯在为找不到合适的波斯通译而头疼的事情。

立刻就将诺德夫王子推荐给了章邯。

章邯在跟诺德夫王子深谈过之后大喜。

这正是现在章邯需要的人才!

虽然不是大秦族人,但是这位诺德夫心慕华夏,最重要的是,现在他的身家性命都在大秦身上!

他只能全心全意的为了大秦办事。

`这种通过利益产生的纽带在短时间内有时候甚至比那种虚无缥缈的忠诚还要牢固。

章邯立刻就通知天网,诺德夫王子就是给他们准备的通译。

送走了商队之后。

章邯叹息一声,对周勃说道:“周蛮子,这段时间你不要往外面跑了!朝廷下旨要我们在西域要地建造粮仓,你我和夏侯婴都要全力办这件事情。”

周勃之前在外,所以对圣旨的事并不了解,此时听到章邯提起,才惊讶得张开了大嘴:“在西域修粮仓?还向波斯派遣商队收集情报,难道是……”

周勃的话没说话就被章邯给瞪了回去:“自己心里知道就行了!粮仓修好之后,我估计朝廷的粮队就要过来了,到那时候,你跟夏侯还要辛苦一下,带兵巡护粮道,绝对不能出任何问题!”

“诺!”

……

咸阳,慧王府。

慧王胡亥最近的日子过的别提多舒坦了!

虽然嬴政并没有提及换太子的事情,但是却不知道为什么,对胡亥的行为却有一种默认的感觉。

在最新的五年计划中,胡亥和一众幕僚或许知道海军和西域大都督府插不进去手,就把目光投到了杨端和的南征大军。

胡亥跟孟乾商议过后,向嬴政保举了不少跟自己有关系的地方军进入南征大军,最次的也有儒家弟子担任政委的军队。

而嬴政竟然全部照准,让国防部照办。

结果本来计划出兵十个野战军的南征大军,额外加了六个军的卫戍军!

胡亥的想法很简单,就是要在军方培养自己的势力!

现在军方的大佬如王翦、李牧、杨端和等人自然不用说,那对嬴政是绝对的忠心。

但是在下一代领军将领中,蒙恬、王贲、刘邦、英布、章邯等人跟太子扶苏的关系都很好。

等到王翦这一批老将故去之后,国防部将被一群亲近太子的将领把持。

这种局面恰恰是胡亥或者说他背后的儒家不愿意见到的。

所以在儒家的鼓动下,胡亥终于向军权下手了。

但是胡亥多少还是有一点担心,问自己的首席幕僚孟乾。

“孟先生,咱们举荐了这么多军队去南征大军,要是杨端和不配合怎么办?”

他说的这话也有道理,身为一军主帅,想要阻止自己部下立功有一万种办法!

孟乾听完微微一笑:“殿下过虑了!如果南征大军的主帅是他人还有这种可能!但是杨端和么,呵呵,他不会这样做的!”

胡亥好奇:“孟先生为何如此笃定?”

孟乾不慌不忙的答道。

“因为杨端和是老好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