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最厉害的人(1 / 1)

第一个就赞同了,让风云对于徐庶的好感度,也再次上升了不少。而对于徐庶的好感度,风云自然也是投桃报李,对徐庶也表现的十分的尊敬,毕竟许诺给徐庶,日后刘备若是有需求,只要一句话,风云也会过去支援他的。这是风云在向刘备示好,愿意和刘皇叔交好。毕竟刘备此人,在风云的眼中,是最钦佩的。整个三国英雄豪杰之中,很多人都有其出众之处,有人喜欢曹操,有人喜欢司马懿,还有人喜欢关羽,诸葛亮等等。有一句话说的好,20岁看三国觉得曹操最厉害,40岁看三国觉得司马懿最厉害,60岁看三国觉得刘备最厉害。20岁觉得曹操厉害,这个很容易能理解,挟天子令诸侯,拥军百万征战天下,风头一时无两。40岁觉得司马懿厉害也能理解,隐忍善谋笑到了最后,天下归了他司马家,毕竟笑到最后的才是赢家。60岁看刘备最厉害?这个,很多人不能理解,刘备有人望所归,有能臣名将,但最后国灭,身边的朋友将领也都没能保住,从用人和留人心上说确实厉害,但怎么说也不能达到比曹操和司马懿强达到“最厉害”这个评价吧?其实,风云一开始也不认为刘备是三国里最厉害的人,但是在三国时期里,存活的越久,他就越是能够明白,刘备的厉害之处。对比其他一流人物,刘备的家庭只给了刘备一个天子姓和门口那颗长相奇特的大树。又是单亲,和母亲相依为命卖草鞋为生。出身一无所有。但是,他从开始就以取天下为目标。半生戎马奔波,年到半百,还寄人篱下,寸土未有。在刘表的荆州痛哭自己年华已逝,脆弱的像个孩子。但是擦干泪,我们看到他对目标的坚持毫不动摇。纵观整个刘备奋斗生涯,前面五十年,都可以说,刘备是一个相当悲剧的人物。年轻的时候,他和曹操、公孙瓒等人一起打黄巾,曹操、公孙瓒已经成了一方诸侯,他还只是个县令,手下没兵又没名气。好不容易有机会入主徐州,眼看就要走上人生巅峰时,却被吕布偷袭,徐州和家眷都丢了;向吕布求和后不久,又被吕布打败,他不得不投靠曹操。原以为曹操能帮他出头,没想到再次败于吕布,又一次丢了家眷。直到曹操亲率大军前来,才打败吕布,刘备随曹操回许都,与曹操煮酒论英雄被吓出一身冷汗后,曹操派刘备去攻打袁术,刘备趁机重新夺回了徐州,可惜没多久又被曹操打败,这次不但家眷,连关羽都丢了。每一次都输得底朝天,每一次都输得干脆利落,这就是刘备颠沛流离的前半生的最直白写照。转眼间,刘备就已经四十岁了。四十岁之前,他先后投靠公孙瓒、陶谦、吕布、曹操、袁绍,寄人篱下,屡战屡败,依然手无寸土,流离四方。如果让刘备总结一下他的前半生,估计他会这样写:《年轻人不可不看之创业的十大陷阱,血泪总结》;《创业不得不承受之痛,没有人比我更懂》;《说出来你可能不信,没人比我更输得起》;《我的前半生,不是在奔跑的路上,就是在找回亲人的路上》;《最怕你胸怀大志,却还碌碌无为》;几乎就是一个反面教材,各种悲剧。好在,人不可能一直倒霉。只要你能熬过最糟糕的时候,就会迎来一次崛起。刘表收留了他。虽然刘备贵为“常败将军”,但刘表一点也不敢小瞧他,这个跟无数枭雄打过交道的男人,尽管屡次失败,却名满天下,不但是朝廷亲封的左将军、豫州牧,手下还有关张等猛将,跟自己的手下比起来,实在是一支精兵。为此,刘表专门出城迎接刘备,这个礼数和当年袁绍迎接刘备如出一辙。于是,经过一轮友好磋商,刘备被“分配”到了一个小县城新野,看守荆州的北大门——新野距离曹军控制下的宛城只有50多里。转了一大圈,刘备又回到起点,被别人当枪使。虽然要什么没什么,但刘备欣然领命。刘表肯收留他,又给他立足之地,这已经很不错了。刘备,这个屡次被曹操引以为同类、被世人目为枭雄的男人,现在心甘情愿地为刘表这个在曹操看来“徒有虚名”的人看守北大门。常人或许觉得很难做到,但对刘备来说,这实在不算什么。他白手起家,二十多年风雨,受过多少辱,忍过多少耻,或许连他自己也记不清。当初吕布偷袭夺取了他的徐州,却又反过来邀请他驻守小沛,关张兄弟意不能平,他轻描淡写地接受了。在大家都以为他忘了吕布带给他的耻辱时,他却用一句轻飘飘的话就让吕布丧命刀斧。而曹操则心甘情愿给他当刀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