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薛菱一在和杨婶子定好的时间前,来到了约定的地点。
很快,杨母和她儿子就出现在在薛菱一的视线内,随着俩人走近,薛菱一粗略打量了一下这杨建林。
嗯!八字眉,太阳穴饱满,长得一副憨厚老实样,个子看着也挺高的,应该比李清泽还要高一点,约莫有1米8。
薛菱一收回视线,挎着篮子,又使劲拎起箩筐,上前几步和杨母打招呼:“婶子。”
薛菱一手上这篮子还是今早李母给她的,看到薛菱一准备就拎着个袋子出门,李母也是很无奈,连忙将家里的菜篮子找出来给对方。
将手上的箩筐放到地上,薛菱一示意杨母来看里面的粮食:“婶子,你看看,粮食都在这里了?”
看了下箩筐内的粮食,杨母很满意,让杨建林将东西是收进他背着的背篓内,自己则和薛菱一交接:“一一,你看,这是婶子今早和建林他爸去厂里选的,还剩点钱,婶子都按你说的,换成骨头了,这还有块猪血。”
听到对方的话,薛菱一连忙道谢:“婶子,这可太谢谢您了。”
因为杨婶母子还要将粮食弄回家去上班,也就没和薛菱一多说。
和杨婶告别后,看时间还早,薛菱一拎着肉,又去城里绕了一圈,虽然昨天才来过,但既然来了,薛菱一就打算顺手捞一笔。
去黑市找张海生拿回自己的布袋,顺便跟对方出手了半筐奶糖和半筐牛肉干,进账180多块,薛菱一这才悠闲地换装打道回府。
路过昨天的交易地点时,薛菱一停下车,去到旁边的树林里,找到自己昨晚藏好的手机收进空间。
进村前,薛菱一像往常一般,将肉和猪血移了出来,至于其他的骨头之类,就等以后再陆续拿出来吧,不然这天气也放不住。
回到李家,薛菱一将肉交给李清清,使唤她去炼成猪油,直接就忽视了对方那一脸哀怨的表情。
薛菱一也没办法,这家里除了这小姑子,她谁也不敢指挥。
哼着歌回到房间,薛菱一躺到床上睡了个回笼觉。
而那边被女儿求助的李母,看到这么多肉,饶是之前被薛菱一打过预防针,还是吓到了。
想着来和薛菱一问问到底什么情况,却看到对方已经入睡,李母叹了口气,只得原路返回。
……
因为李清清这周考完试就要放开始暑假,所以需要将铺盖、书本等东西都收拾回家,薛菱一就将接李清清回家的工作推给了李清源。
这么久了,李清源还是对骑自行车这事,抱有极大地兴趣,喜滋滋就应了。
而李清清自从放假回家后,就喜欢整日粘着薛菱一这个二嫂,薛菱一被她烦的都没有机会进空间吹空调。
考虑再三后,薛菱一想了个损招,让李清清找出她的课本,借着学习的名头,折腾李清清给自己讲课。
却没想到这李清清还是个学霸,没有被吓跑不说,居然还在给薛菱一讲课中找到了乐趣。
都不需要催,每天就很积极地拿着课本来薛菱一的房里,一本正经的给薛菱一补课。
搬着石头砸自己脚,是什么感觉,薛菱一这下总算是知道了。
薛菱一一脸麻木的听着李清清兴致高昂的给自己当小老师,薛菱一觉得自己继郑红萍后,又一次看错人了,这小姑子就是来克自己的。
明明看着很好拿捏的样子,但对方做事却总是能达到无招胜有招的效果。
在薛菱一第n次被讲课讲得昏昏欲睡的时候,李清清总算是放弃了,因为对方找到了更好的学生——李思瑶。
终于解脱的薛菱一,感觉像是重新活了过来一样。
有了张海生这一条下线后,薛菱一对去黑市卖东西就失去了兴趣,只是时不时进城,给对方出手一点东西。
……
很快,时间来到农历8月。
眼看新河大队就要陆续开始秋收工作,薛菱一连忙进城和杨母打招呼,帮自己留个猪头。
这要真到秋收,再将猪头弄回李家,可没人收拾,薛菱一打算的很好,这几天先将猪头肉做成半成品,自己秋收时给李家人做饭就可以直接用了。
这时的秋收,可是关乎一年生计的大事,就连薛菱一这往日上工的,到时候也必须出工,但之前李母说过了,到时候家里的一日三餐就由薛菱一负责,这样也是变相结清薛菱一下地的时间。
李家为了薛菱一着想,那薛菱一也就想着在秋收这段日子里,给李家人好好补补。
所以薛菱一才打主意到这猪头上来,毕竟这年代猪头肉不要票,价格也相对便宜,拿出来李家人也不会多想。
薛菱一第二天就去杨家,背回一个13斤多的猪头,花了薛菱一4块钱,顺便将郑红萍要的小皮鞋给她送过去,收了对方18块钱。
这一去一回,薛菱一还净赚了14块钱。
回到李家,和李母说了自己的思路后,李母考虑了片刻,便有了想法。
李母先是让李大哥将猪头处理好后,然后再放进锅里煮,李母加了几种香料去腥,煮好后又切成片,最后在大炒锅里煸油,煸到半干就加盐连肉带油舀到之前备好的陶罐子里。
看罐子里肉多油少,薛菱一怕肉会坏,又说服李母将之前炼的猪油,舀了几勺到锅里,等这白色的猪油加热化了后,再舀到刚刚放猪头肉的陶罐内。
薛菱一自己做饭,是没有什么手艺可言了,但技术不够,材料来凑这一原则,她还是很懂的,反正自己手里可以拿出来的好东西也不少。
随着秋收的日子越来越近,薛菱一也开始将自己下地的装备,给收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