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坚定决心,言语试探(1 / 1)

河内司马氏为中古高门士族,晋朝皇室。

在东汉时期就已经是世家大族,曹魏时期权倾朝野。

后经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三任持续把持曹魏朝政,最后由司马昭之子司马炎于魏元帝咸熙二年(265年)使曹奂禅让于己,改国号为晋,建立了晋朝,司马氏成员一跃而成为皇室家族。

历史的悲剧不能在苏豪这里重演。

司马懿,他是一定要除掉的。

对于外人来说,大司马很生气。

而对于陈宫、沮授、武安国等亲信来说,这件事有猫腻。

按照以往的情况来看,苏豪真正生气的时候,一般是笑着的。他不是一个喜怒形于色的人,真要生气,他会传命部队,立马进行抄家。

留下司马氏族人在之后问斩,很明显就是一个圈套。

是要诱导司马懿主动出现!

就因为人家不做你的官,你就给人家满门抄斩,这明显是昏君所为。

苏豪偏偏这样做了,就是在试探司马家的能量。

果不其然,不少人托关系找到了陈宫、荀堪、沮授等人,请他们为司马家说情。

当然也有一些太守、县令等官吏也上书刺史,请求为司马氏开罪。

用苏豪的话来说就是,

“都是毛病,给他惯的!”

“传命给满宠他们,所有说情的全部下狱。”

这一试不得了,司隶地区一半官员与司马氏有染。他们觉得苏豪不敢全抓了他们,因为司隶地区的官署会陷入瘫痪。可他们不知,这位大司马有着破釜沉舟的勇气。

...

...

“不破不立!”

这是苏豪给陈宫下达的命令。他绝不会允许任何一个家族左右他的朝政。

反正是乱世,瘫痪就瘫痪了。

而且青、冀、幽、海等几州的学院早就成熟,他们会陆陆续续的提供人才。

虽说这次的动静有点大,但稳定以后,绝对会比其他州要好。

司马懿多么聪明的一个人,他也许是猜到了苏豪的心思,主动出现了。

他在赌。

赌苏豪根本没有杀他家人的心思,赌这一切都是苏豪为了逼他出现。

他没有别的选择,司马氏族人太多了。

如果用他一人的命能换取家族的平安,他也值了。

“司马氏族人暂停处斩,将司马懿押解回青州。”

等了差不多快一个月的时间,这位精神小伙出现了。

苏豪看到他的第一眼就感觉到这个人很有城府。

当他站在其身后,用计让他回头时,苏豪微微前倾,

“果然是鹰视狼顾之相!”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他目光锐利,为人狠戾。

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是个狠人!

苏豪当时坚定了自己的决定,这个司马懿非死不可,否则我有可能会前功尽弃。

和刘备不同,司马懿祸国殃民,断不可久留。

刘备虽说也有反客为主之嫌,但他还算仁义,做事情不会太出格。留着他,也正是考虑到了这一点。

等实现真正一统,而且天下太平时,苏豪不介意给刘备一个官做。

...

...

司马懿,字仲达,现年17岁,司隶州河内郡温县孝敬里舞阳村人,出身士族。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曾任职过曹魏的大都督、大将军、太尉、太傅,是辅佐了魏国四代的托孤辅政之重臣,后期成为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

善谋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显著的功绩是两次率大军成功对抗诸葛亮北伐和远征平定辽东,对屯田、水利等农耕经济发展有重要贡献。

其子司马昭称王后,追尊为晋王;其孙司马炎称帝后,追尊为高祖宣皇帝,故也称晋高祖、晋宣帝。

司马懿有个绰号叫冢虎。

与诸葛亮、庞统、姜维合称“卧龙凤雏幼麒冢虎”。

冢就是坟墓的意思,虎是百兽之王。

而冢虎就是在乱葬岗里吃人的老虎。

这个绰号完整的概括了司马懿的性格和为人,快准狠。

对于这样一个人物,苏豪自然得多多了解了。

“仲达,我常听人说起你。”

“对于你的大名,我如雷贯耳。”

“之前我让公台请你做官,你为何拒绝?”

司马懿看似慌得一比,实则对岸如流、波澜不惊。

“禀大司马,司马懿从未出仕,对于为官之道我一窍不通。”

“至于躲起来,是因为怕自己耽误了大司马的要事。”

苏豪戏谑的看了他一眼,

“那如果我非要你做官,非你帮我平定乱世,你会如何?”

司马懿不敢抬头看苏豪,只能双手做礼、卑躬屈膝的说道,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司马懿绝不敢推辞!”

...

...

苏豪知道,司马懿这是话里有话。

他的意思很明显,你牛掰,你有兵,你抓了我的家人,我还能怎么办?只能讨好你,听你的话喽~

“司马懿,你是怪罪本官吗?啊?!!!”

突然一声怒吼,亲卫们快速跑了进来。典韦挥了挥手,意味着没事。

而这位17岁的冢虎,当即匍匐在地,

“大司马饶命。”

“司马懿绝无此意。”

苏豪的脸色很不好看。

这个人不仅说话滴水不漏,为人也是进退有度,再加上一副鹰视狼顾之相,他必须死!

“起来吧。”

“我给你司马家一个机会。”

“你告诉我,如何才能快速的平定扬州、益州、荆州等地。”

“你要是说的好了,免死,说的要是不好,你就自裁吧~”

典韦当即会意,他走到门外取了一把大刀,顺手就扔在了司马懿的面前。

这位亲卫统领,已经和苏豪心灵相通,他不管对错,他只认苏豪。

“荆州刘表,乃是守城之辈。有蔡帽、黄祖等人把持军队,迟早必被大司马所败。”

“扬州孙氏得益于孙坚、孙策余威,笼络了一大批良臣、猛将,如要取胜,必先攻占交州,威胁其后方。然后水路并进,他们疲于应付,也是不足为惧。”

“益州曹操,更是极难对付,他马上就要拿下益州,依靠险峻的道路,最多能支撑三年。若要败他,当先挑拨益州本地人士和曹军的关系,然后多路出击、缓缓而动,静待战场变化!”

一位17岁的孩子,能有如此见识非常不易,要不是知道历史,苏豪还真不舍得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