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三韩作乱,吕布出兵(1 / 1)

根据南七送来的消息看,三韩聚兵十二万,正在攻打乐浪。

三韩就是马韩、辰韩、弁韩。

是古代朝鲜半岛的三个小部落。

说起来三韩之地不过是大汉一郡之地,他们没有这个胆子敢动兵。

问题就出在曹操手中。

苏豪治下地域辽阔,需要防守的地方肯定也多。

郭嘉为了不让东莱军出兵徐州,以天子的名义派人出使三韩,邀请他们出兵围攻苏豪。事成之后,海州一半的地方归他们所有。

马韩是三韩中最大的一个,由54个城邦构成,大致位于全罗道,忠清道和京畿道,后来百济吞并马韩。

辰韩主要位于洛东江以东,由12个城邦组成。其中的一个城邦后来吸收了其它城邦发展成新罗。

弁韩由12个城邦组成,发展成伽倻后被新罗吸收。弁韩位于洛东江以南和以西。

当消息送来时,东莱军上下没人相信。

这是典型的蚍蜉撼树,以卵击石。

“传令周仓、阎柔、周泰、蒋钦,全力出击,将三韩之地,变成海州一郡。”

对于这些敢出兵来袭的,苏豪不会放过。

“既然他们一心求死,那就成全他们。”

“对了,告诉甘宁,带锦帆营赶往琅琊。”

徐州的重要性大家都明白,虽然水战师无法支援,但海上进攻,依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锦帆营有一千人,按照苏豪给甘宁的命令,这些人要精通水战、陆战,成为东莱军麾下的两栖特种兵。

甘宁之前负责监视柳毅,这么长时间过去了,柳毅应该没什么大问题。

三韩联军出动后,以马韩为首,开始朝着乐浪郡进攻。

负责守兵,刘备也比较慌神。

“这吕奉先脑子有泡吧~”

在刘备看来,吕布攻打自己,损失的还是徐州的防御力量。

说归说,可刘备不想给吕布陪葬。

为了让自己活下去,他派了两拨人马出去,向曹操和苏豪求救。

曹操自然是懒得搭理,吕布和刘备玉石俱焚,他取徐州会轻松许多。

而苏豪为了达成一个目的,他让使者给刘备带了几句话,

“只要刘备能和张飞断绝关系,我东莱军愿意出兵,帮刘备刘玄德渡过难关。”

说到底,苏豪还是为了张飞。

虽然此时的张飞在东莱军麾下做事,可他一直想着去找刘备,这样的人,注定不会被苏豪重用。

张飞的能力有目共睹,如果能收服他,又何尝不是一件让人高兴的事。

两方使者回去后,各自带回了消息。

在生死存亡之际,刘备最终选择了妥协。

按照苏豪的要求,他写了一纸信件,派人带给了苏豪。

目的达成后,苏豪也说话算数,派出两万人马从泰山郡向南出发,准备支援刘备。

...

...

吕布的出兵速度比东莱军要快一些。

为了铲除这个出尔反尔的大耳贼,吕布动用了三万多精锐。

下邳几乎成了空城。

等两万东莱军到了后,刘备正在苦苦支撑。

负责支援刘备的,是赵云的两万骑兵。

小沛已经变得岌岌可危,赵云要是迟一点的话,只怕刘皇叔已经命丧黄泉。

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名不虚传。

赵云和吕布交手后,东莱军立马有了阵亡。

刘备见援兵已到,也带着残余率部突围。

小沛是待不下去了,放眼天下,也就富庶的荆州,能做个立身之地。

而且荆州之主刘表,算起来是自己的兄长。

几乎没有犹豫,刘备朝着荆州扬长而去。临走前,他还派人通知了赵云一声。

见任务已经完成,赵云没有和吕布过去纠缠,领着人马撤往泰山郡。

等到了地方后一统计,阵亡了两千人马...

吕布收服小沛之后,派遣高顺驻扎此地,给他留下一万人马后,吕布带大部返回下邳。

刚到下邳城门处,吕布傻眼了。

城墙上都是曹军旗帜,哪里还有己方的一点人影。

听闻吕布回来后,王朗和赵昱一起走上了城门,

“奋威将军回来了?”

吕布大概猜出了二人的心思,但他还是不死心,

“你二人这是何意?”

“我们已经投降了曹丞相,你走后,我们打开城门,让曹军进来了!”

吕布气的破口大骂,可是一切变得于事无补。

王朗站在城头居高临下,他一直在嘲讽吕布,

“徐州本就是刘玄德的,你恩将仇报,出尔反尔的对付刘备,你还有什么脸面来教训我们?”

下邳已成定局,再待下去也没有意义。

可叹自己得家眷和士兵,已经身陷囫囵。

临走前,吕布朝着王朗大喊一声,

“尔等贼子听好了,要是我的妻小少了一根汗毛,我吕布绝不会放过尔等!”

回到小沛后,吕布清点了人手,加上东海郡张辽所部,他现在还有四万人马。

下邳的城防非常坚固,攻城不太现实。曹军只要留下两万人马,他就会无所作为。

现在最重要的是,不止吕布的妻小陷了进去,将士们的家眷同样未能幸免。

这件事处理不好,极大的可能会发生动乱。

小沛离东海郡也不远,吕布派遣高顺去了一趟,其用意,就是问问张辽有没有什么好主意。

张辽作战是把好手,可你要让他搞外交和谋略就有些勉强人了。

在高顺和张辽商讨的几天内,他们倒还真的给吕布想出了一招,

“联合苏豪,出兵下邳。”

可这件事有很多不确定因素,东莱军家大业大,未必能看的上吕布这些人马。

站在苏豪的角度来看,单干反而容易,可以实现利益最大化。

吕布要想让苏豪出兵,只有一个办法,投降苏豪,为东莱军取下徐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