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河间事毕,战事落幕(1 / 1)

当天夜里,徐强秘密联络了耿家和康家。

对两家晓以利害后,两位家主站在了徐强这一边。

“苏豪入主河间已成定局,我们三家如果要想站稳脚跟,必须要为苏豪做点什么。”

两位家主不懂,徐强给他们解释,

“被迫相迎和主动迎接还是有区别的。”

“河间城,我们三家最为庞大,如果我们铲除那些不愿合作的人,苏豪他们,是否会更加善待我们?”

康家主和耿家主互看一眼,

“贤侄,有什么计划,你就放心说来。”

徐强肃穆,

“集合我们三家之力,趁夜做了元家,将他的所有家产送于陈宫。之后,我们就说之前作乱全是元家主意。”

元家家主就是之前开口讥讽徐强的那位家主。

物竞天择,弱肉强食。很快,元家就成为了徐、耿、康三家迎接苏豪的投名状!

当夜丑时末,夜深人静街道无人时,三家集结了万余人马,包围了城中元家住宅。

战斗持续了整整一个时辰,除了投降的两千私兵外,其余一千护卫和元家族人被悉数斩杀,元家家主首级被徐强装在了木盒中。

尘埃落定以后,徐强无法入睡。他派人准备好了印绶、籍册,准备天亮后交给陈宫。

两个时辰的时间,徐强想了很多,仿佛就在这有限的时间里,徐强看到了自己的一生...

...

...

天色刚刚亮起,陈宫集合队伍,身后跟着太史慈、武安国、张飞、高览等人,是战是和,全看徐强一字之差。

在众人期待的目光,南城门缓缓开启。

徐强再次出现,他对着陈宫行礼后,开口说道,

“陈军师,城中绝大多数世家都同意投降。土地、人口他们也愿意交出,就是这三成盈利确实有些难以接受。”

“陈军师你也知道,一个家族盘根错节,各种利益错综复杂,要养活的人口实在是太多,是否收取两成?”

“河间只是一个...”

眼看徐强还要继续说下去,陈宫赶忙打断了他,

“成交!”

徐强目瞪口呆。

尼玛...我准备了这么多话,你就这么爽快?

人性本就如此,陈宫短短两个字,竟然让徐强感觉自己挣了一个小目标。

从前有个强盗,他打劫了一大群人。劫匪对着人质说道,

“你们赶快交钱,第一个只交100,第二个只交200...”

大家争先恐后的抢着交钱,甚至都忘记了反抗......

徐强就和这个故事里的人一样...

对于陈宫来说,他从来没想过能得到他们三成的收益,还是那句话,求其上而得其中,求其中而得下,陈宫就是想试试河间世家的底线。

所有问题全部谈妥,陈宫率部缓缓进城。城门口,几十位世家家主,和大小官吏整齐有序的热烈欢迎。一万重骑首当其冲,“哐啷”“哐啷”的撞击声,震慑了在场每个人的小心思。

当徐强拿些印绶、籍册要给陈宫看得时候,陈宫又当众送还给了徐强。

“东莱军是仁义之师,我军入主河间后,各官吏职位不变,各家主贸易不变。”

不知道陈宫说这话的时候,是否羞红了脸,可他所谓的“肺腑”之言,确实让众人纷纷叫好。

河间城再次被苏豪统治,袁绍、曹操等人期盼的屠戮并未到来。任谁都没有想到,苏豪竟然可以和世家和睦共处!

...

...

就在陈宫他们进入河间城时,苏豪收到了文聘、陈登他们的消息。

袁绍集结几路大军,除了曹操和他袁绍得到了应有的好处,其他人都铩羽而归。

刘虞已死,苏豪变相的扶持了公孙瓒上位,苏豪北边太平!

公孙度虽获得十万石粮草,五千阵亡、船只尽毁也让他肉疼,况且还招惹了苏豪一个大敌。

河间世家作乱确实让苏豪措手不及,可没过多长时间,河间又被苏豪拿回,而且还促成了苏豪和世家的紧密联系,这一路同样失败。

陶谦让曹豹带着五万大军,寸功未得。文聘本就是善守大将,曹豹能占到什么便宜?虽然曹豹确实进了琅琊城,可城内空无一物。阳都关卡一直掌握在文聘手中,琅琊城随时唾手可得,弄不好还会被人家围困。曹豹哪里敢长待?

听闻刘虞死后,曹豹慌忙撤退,他真怕苏豪腾出手来再收拾他。徐州五万军,除了死伤两千人,耗费了诸多粮草外,基本是一无所得,甚至曹豹都没敢正式的攻打阳都关卡。

最让袁绍生气的,还是曹操这一路。

苏豪为什么平白无故的送了泰山给曹操?

袁绍百思不得其解。

在他的设想中,曹操应该和苏豪胶着血战,双方大打出手,互有伤亡,然后双方老死不相往来,从此相忘江湖,仇深似海。可惜,苏豪壮士断腕,袁绍美梦破碎。

袁绍本就心眼很小,他质问曹操,为何要与苏豪狼狈为奸?

曹操平白得了泰山郡,高兴都还来不及,哪里有空搭理袁绍?

苏豪给曹操的信,曹操仔细拜读了许多遍。

苏豪告诉过曹操,泰山我可以送你,但你不要打冀州和青州的主意,否则我苏豪一定会倾尽全力对付你,大不了你我两方两败俱伤,让袁绍得个便宜!

信的最后,苏豪特意加了一句,

“我知孟德喜好人妻,但有机会,苏豪可为孟德兄安排!”

曹操不是吓大的,但苏豪的份量他确实得掂量掂量。北方最大的诸侯,那可不是开玩笑的。最主要的是,苏豪咋知道他的爱好?

...

...

袁绍让别人攻打苏豪时,他让颜良、文丑乘势进了邺城。

荀堪不负袁绍所托,成功说服韩馥。

韩馥麾下武将众叛亲离,他知道自己不是明主,索性他将邺城让于袁绍,用于报答袁家对自己的恩情。

手下耿武、闵纯、沮授等人极力劝阻,可韩馥王八吃秤砣铁了心,谁劝他也不听。

韩馥本想投奔陈留好友张邈,可曹操突然崛起,韩馥随即放弃。

等颜良、文丑出发时,韩馥携家小和亲信,消失在了众人视线,至于他去了哪里,除了他自己,已经无人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