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谦此人,熟悉三国历史的人都对他略有印象。
据记载,陶谦,字恭祖。丹阳郡人。东汉末年大臣,汉末群雄之一。初为诸生,在州郡任职,被举茂才,历任舒、卢二县令、幽州刺史、议郎,性格刚直,有大志。后随左车骑将军皇甫嵩对抗北宫伯玉,任扬武校尉,之后又随张温征韩遂、边章。中平五年(188年),徐州黄巾起,陶谦被朝廷任为徐州刺史,击破徐州黄巾,并推行屯田,恢复生产。而后听从王朗、赵昱建议遣使进京朝贡,获拜安东将军、徐州牧,封溧阳侯。
三国演义中,陶谦敦厚爱民,在徐州颇有名望。后来,曹操之父曹嵩路过徐州,陶谦欲结交曹操,派遣部将张恺护送。谁知张恺见财起意,杀害了曹嵩。
此事,惹的曹操大怒,借着报父仇的名义,起兵征讨徐州。演义中,陶谦曾三让徐州于刘备,刘备没有接受。
还有一种说法,说陶谦记恨曹操攻打过徐州,所以陶谦主动派人杀了曹操父亲曹嵩。
这一世,因为苏豪的到来,青州黄巾并未成事,大多转移到了相近的徐州、兖州之地,也是因此,陶谦提前几年担任了徐州刺史,但此时,刺史的权利还并未放大。
陶谦到任徐州后,首先就招募了为父劫法场的臧霸等人,因臧霸作战勇猛,黄巾之乱平定后,陶谦上表拜臧霸为骑都尉,令其屯琅琊郡治所开阳,驻守徐州北面。
徐州有一富商,糜家糜竺,为了拉拢,陶谦征战糜竺为其幕僚。
臧霸到了琅琊之后,竟然赶走了国相,自己做起了琅琊国的主人,还不遵从陶谦号令。·
陶谦想过起兵征讨臧霸,可千军易得,良将难遇,像曹豹、张恺之辈,根本就不是臧霸对手,何况臧霸手中兵马是徐州精锐。
二月时候,听闻臧霸进军青州,陶谦想趁机收回琅琊,糜竺却告诉陶谦,
“苏豪是虎,臧霸是狼。
臧霸以卵击石,苏豪这只猛虎自然会替陶公教训臧霸这只饿狼”
于是,陶谦听从糜竺建议,暗中派亲信曹豹,带兵进驻琅琊以南的东海郡郡城。只要臧霸败了,陶谦就会出手清理门户。
没过多久,陶谦收到曹豹急奏,说是臧霸带着吴敦和两万人马请求归附。
荀彧曾说过,
“陶谦厚道近乎迂腐,宽仁如同昏昧”
正在这种性格的驱使下,陶谦再次收留了臧霸,可陶谦不是傻子,手下也能人辈出,为了安置臧霸,陶谦和部下们商议了足足一个多时辰。
最后,陶谦决定,
“任命臧霸为议曹从事,吴敦辅之。手下兵马全部交于曹豹”
之后,陶谦秘密传命曹豹,
“如果臧霸不从,就联合苏豪,取了臧霸项上人头!”
议曹从事是州牧属官,参与军政谋议,智能类似于参谋。
臧霸知道后,并没有多说什么,和吴敦将兵马交给曹豹后,立刻启程赶往下邳上任。
陶谦看重的,一是臧霸能力,二是臧霸两万兵马。
陶谦一招明升暗降,就让臧霸从此无缘掌兵。
当苏豪信件到达后,陶谦并未过多理会,他派人告诉苏豪,
“臧霸是我徐州官员,如果臧霸犯案,自然由我徐州刺史部处置。臧霸和苏大人的仇恨,陶某愿出力为两家化解矛盾”
受到演义影响,苏豪一直认为陶谦是羸弱的。陶谦突然硬了起来,反倒让苏豪有点手无举措。
“毕竟是一方诸侯,又能差到哪里去?”
和陈宫、陈登商议后,三人一致认为此时不宜与陶谦交恶。
最后,苏豪派人回报陶谦,
“上次身陷囹圄,陶公曾施以援手。今日,臧霸之事就依了陶公之意,苏某和陶公从此恩怨已清。他日,只要臧霸落入苏某手中,苏某就算粉身碎骨,也要为死去的兄弟报仇雪恨”
徐州地处南北方交界,为北国锁钥,南国门户,向来为兵家必争之战略要地。
徐州,地势险峻、南北交界,四处都是山。这里人多,经济富庶,水陆交通非常发达,既靠山又环海。明朝时期还承担着南北沟通的枢纽作用。
徐州自古就是中原重镇,如果说苏豪不清楚,那么麾下“三陈”肯定会让苏豪早日谋划徐州。
“天下之腹在荆州,南北之腹在徐州,主公欲成霸业,徐州必须要取!”
这句话,就是陈宫为东莱军、为苏豪指出的战略方向。
“埋臧霸这颗钉子在陶谦手中,日后取徐州也算名正言顺了吧…”
刚开始,苏豪想不顾一切,带兵打进下邳,杀了臧霸、吴敦为武文报仇,后来思虑许久之后,苏豪觉得,臧霸已经去了徐州,不防顺水推舟,日后起兵可不有了由头?
处理完一系列琐事之后,苏豪带领麾下大小将领、官员,在南浮山为阵亡的武文、武强举行了葬礼。
听闻有东莱军将领被害,也有不少百姓自发前来祭奠。
武文有一女儿,武强有两个儿子,为了善待二人遗孀,苏豪在祭奠仪式上宣布,
“武文、武强是我兄弟,更是我东莱军将领,二人双亲,由东莱军养老送终,二人子女,将来可入高级学堂。二府所有的吃穿用度,全部由官府供给。”
之后,苏豪命人当众砍杀了受伤被擒的管承,将管承、管亥、徐和的人头放在了二人坟前。
时隔多日,虽然管亥、徐和的人头都已经腐烂,但苏豪为兄弟报仇的决心从未动摇。
“二位兄弟,你们安心歇息,你们身后之事,由我和其余兄弟为你们操办,你们的父母妻小,我一定派人用心照顾,眼前这三人已经伏诛,臧霸和吴敦的人头,我迟早带到你们面前!”
接着,众人来到了位于之前山寨的东莱军祠堂,看着眼前飘过的一个个的人名,苏豪庄严肃穆,为兄弟们上了一柱香后,苏豪开口说道,
“今后,每年三月初一定为东莱军成立之日,每年此时,闲暇的官员都要来祭拜这些牺牲的兄弟”
“谨遵主公之命”
祠堂中有个桌案,最上面有两个牌位,上面写着东莱军武文(武强)。
“兄弟们,保佑我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