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下官陈怀义,前来领教(1 / 1)

朱柏回答得精妙绝伦,赢得阵阵叫好。

就连博学多才的詹同三人都纷纷侧目,对朱柏另眼相待。

朱能心悦诚服的败下阵来,乖乖的给朱柏捶背去了。

但是按照他们的计划,考校该继续还得继续。

朱柏一篇回答的好不代表朱柏就什么都会了。

万一只是瞎猫碰到死耗子了呢?

虽然这样的概率很低,可为了自己的小钱钱,不死心的众人,依旧准备前仆后继的轮番上阵。

……

一名新翰林继续问道。

“十二殿下,近古之世,桀、纣暴乱,而汤、武征伐。

今有构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必为鲧、禹笑矣;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必为汤、武笑矣。

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不知何解?”

不远处的詹同、乐韶凤等人,听到这个问题。

都愣了一会儿。

好家伙,这群兔崽子真当人家十二皇子是神人?

连韩非子的《五蠹》都拿出来考校,毫无人性可言啊!

又来?

有完没完?

朱柏“嗯哼一声”。

“哎呀,怎么腿突然有点麻了呢?”

这位新翰林明知道朱柏是装的,却也是乖乖的蹲下给他捶腿。

“十二殿下,现在好点了吗?”

“嗯!你这手劲不错,很有天分,再用点劲。”

“好嘞!”

新翰林用手捏着腿,满脸谄媚。

“还望十二殿下不吝赐教!”

感受到腿脚的舒爽,朱柏喝了口茶。

侃侃而谈。

全文近四千七百字,朱柏对其进行透测解析,对比中指出古今社会的巨大差异,论据充分,词锋锐利,推理事实切中肯綮。

听得众人一愣一愣的。

尤其是提问的那名新翰林,彻底傻眼了。

不说朱柏解释的如何,单凭他能把这篇文章通篇背诵,就是件了不起的事了。

詹同等人彻底坐不住了。

他们没想到难度极大的《五蠹》,朱柏竟然也能流利地回答。

所有人心中都翻起惊涛骇浪。

他们没想到朱柏真的是有真才实学,而且造诣极深。

对于各种典故,已经娴熟到信手拈来的地步。

即便是詹同、乐韶凤他们,听到这些兔崽子们的提问,都要思考一番才能作答。

可朱柏甚至都不需要思考,回答一气呵成没有丝毫停顿。

仿佛这些典故都刻在他心中,娓娓道来。

余下众新翰林大眼瞪小眼,谁都不敢再开口提问了。

大家都不愿自取其辱。

原来小丑竟是他们自己!

……

将众人的表情一一尽收眼底。

朱柏休息的差不多了,没有心思陪他们再闹下去,正襟危坐,下逐客令道:

“你们的心思我都懂!是不是觉得我看书太快,认为我好高骛远或者是装模作样?

那样做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如果我学习只是停留在表面上,为什么我不好好躺床上睡觉而来这里?

我做学问要么不学,既然准备学了,就一定会心无旁骛给它学好。

既然你们好奇,我就把这半个月的学习情况简单向你们汇报一下。

半个月来我堪堪背完一千五百本书,实在是太慢了啊!

你们要是没事就别来打扰我了,毕竟我每天要强制自己背一百本书,工作量很大的……”

朱柏的话令在座众人为之动容。

十二殿下如此好学,他们竟然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他们还是人嘛!

尤其在听到朱柏一天强制自己背一百本,众翰林彻底惊呆。

也深深佩服朱柏小小年纪居然有如此大毅力。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诸位身居翰林之位乃是国之栋梁,还是把心思用在学业上。

考校我倒是不要紧,可不能因此落下了做学问的时间。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遇到问题,自己多读基本自然就都懂了。”

闻言,朱能等人都羞愧的低下头,像是做错事的孩子,正接受老师家长的批评。

这一幕看起来很滑稽,但是达者为师,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詹同三人深以为然的点点头。

朱能等人今日虽然受挫,但是杀杀他们自以为是的风气,对他们来说这也算是一件好事。

通过这件事他们应该会深刻意识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做学问就应该像朱柏一样脚踏实地。

正是志得意满的年纪,被一个八岁的孩子虐的体无完肤。

脸上是写满了羞愧。

朱能等人恨不得立刻从地上挖个洞钻进去。

他们自诩博古通今,平日里都在高谈阔论,确实有些心浮气躁。

自律与毅力竟比不上一个八岁的小孩子。

这对他们的打击非常之大。

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

“十二殿下教训得是!”

悔悟的众人知晓自己的行为,犹如鲁班门前弄大斧,关公门前耍大刀。

可笑又幼稚!

纷纷拱手告退。

“记得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我看好你们哦!”

朱柏扔下一句话,就低头看书了。

为了他们的学业,为了大明江山的人才,朱柏也是操碎了心!

八股科举选人才是有弊端,但能够成为状元、榜眼、探花的这些人绝对是可造之材。

所以朱柏才愿意花时间敲打敲打他们。

朱柏本意不坏,但是他的言谈举止在某些人看来,无异于小人得志。

朱柏的言行不仅嘲讽了眼前的新翰林,更是打了他们士子的脸,践踏了他们的尊严,让他们的脸上无。

是以,在朱能等人退出书屋的间隙,一个声音淡淡地说道。

“十二殿下,下官陈怀义,前来领教!”

话音刚落。

一个已到知天命之年,脸上显得有点孤傲的男人走了过来。

朱能等人也很识趣的纷纷让出一条道,恭敬问好。

中年男人冷哼一声。

“如今的新翰林,真是一年不如一年。”

陈怀义毫不留情地批评朱能等人,落了他们读书人的面子。

被陈怀义训诫,朱能等人无法辩驳,脸上更加羞愧。

进入文渊阁的这些时日,春风得意的他们的确在学问上有所懈怠。

“陈兄!”

詹同三人见来人,纷纷大惊失色,再也坐不住了。

对于陈怀义直言不讳的性格,他们很了解。

深怕他顶撞朱柏,惹得朱元璋不快。

本来朱元璋就不喜欢他,一怒之下还不得让他脱层皮!

得亏他们是多年的朋友,要不然他们也受不了陈怀义,那又臭又坏又硬的坏毛病。

可别把十二皇子欺负的哭鼻子。

詹同三步并作两步走,急声喊道:

“陈兄!陈兄!十二殿下还是个孩子啊,你可不能太较真啊……”

王时见陈怀义左脚已踏进书屋半步,神情剧变,如临大敌:

“陈兄留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