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汉军来援潼关、收复长安之赵云将军、诸葛乔鹤驾西去(1 / 1)

回到曹军营寨的时候,赵云仍然骑在马上,神威凛凛。

马铮“赵老将军的风采,真是让我们后生晚辈倾羡不已啊!”

赵云却并没有回话,马铮心中奇怪。赵统上前询问,细看之下却大惊失色。

“爹爹他…………他…………已经鹤驾西去了!!!”

“什么?”

马铮大惊着看向赵云,却见他的仪容一如往常,嘴角含笑,望向东北的方向。

那里是…………“常山”!

回到潼关,这是一场大胜。获得的军资粮草足以支持汉军继续守下去。

可是马铮的心中,却丝毫也没有大胜的喜悦!

赵云,五虎上将中仅存的硕果。这个一身是胆,百战百胜的常胜将军竟然也战死在潼关了吗?

马铮回到城墙之上,望向魏军大营的方向。

这场北伐,已经死了太多太多的人,而马铮也绝不会令大家的牺牲功亏一篑。

潼关,绝不能失、也绝不会丢!

魏军休整一日,又再次回到潼关城下。只是经历了一场大败,又失去了投石车,曹洪、徐晃等数十员大小将校重伤而亡,魏军士气大跌。

这种情况下,魏军的进攻显得虚弱无力了!

三天后,魏延率领大队援兵抵达潼关。接着,马岱、李遗率领诸葛大军先锋也来到潼关,潼关已是固若金汤。

又三天,诸葛亮以吴懿、高翔等将率军围困长安。自己也率军抵达潼关,至此,潼关大势已定。

曹真见事不可为,率魏军退守函谷,重修函谷关。

潼关汉营中…………

诸葛亮“想不到,汉室未兴。大业未成,连子龙也中道而去了!”

“大汉损一上将,我少一臂助,苍天何其无情啊!”

想到若非马铮坚持出兵子午谷,赵云将军也不会就此战死沙场,这本不该是赵云去世的时候啊!

别人不知道,马铮又怎么会不明白?说到底,一切的始作俑者却是他自己。

马铮“若非铮行此险策,赵老将军也不至于战死沙场。丞相,铮惭愧呀,愿受丞相责罚!”

诸葛亮“子龙求仁得仁,如何能怪到文岳身上?”

“倒是文岳,此次出其不意攻取潼关。又坚守至今,将魏国大军抵挡在潼关之外,实为北伐第一功!”

“我当奏明陛下,为文岳请功!”

马铮“铮愧不敢当!这都是将士们舍命死战的功劳,愿丞相能奏明陛下,厚加抚恤伤亡将士,则铮感同身受!”

诸葛亮“这是理所应当!”

“只可惜,未能见子龙最后一面,也不知子龙有何遗愿?”

赵统“爹爹含笑而逝,想来也是欣慰的!”

“爹爹生前曾言,他所率领的骑兵是大汉精锐!也希望能为他们带来一面荣耀的军旗,只是功荣未立,不敢言请!”

“此次随同出战的骑军功勋卓著,还请丞相能为爹爹了此心愿!”

诸葛亮“以功授旗,子龙当之无愧!这些骑兵是子龙一手所创,数十年来纵横天下。转战四方,便授于“云翼军”的军旗吧!”

赵统“谢丞相!”

诸葛亮转向魏延说道,“魏延,你们出发之前,我再三叮嘱!要增援潼关,将魏军挡在关外!”

“你为何不遵军令,擅自行动,你可知罪?”

魏延“末将也是为丞相夺取关中着想,只是没想到魏军应对如此之快!”

“末将知罪,望丞相念在末将一心为大汉建功的份上,从轻发落!”

诸葛亮“从轻发落?”

“军中以军法为先,若是人人不遵号令,军何以为军?”

魏延见诸葛亮大怒,终于下跪认错!

“末将知罪,求丞相开恩!”

这次北伐,若非魏延擅作主张,或许诸葛乔也不会出事。

只是若非如此,赵云也不可能这么快增援潼关。没有了赵云的骑兵冲阵,潼关还能不能守住却又难说的紧了!

一切之事,阴差阳错,谁又能说的明白呢?眼见诸葛亮发怒,想到魏延种种,马铮决定潜他求情。

“丞相,魏延将军固然有罪,但他协助赵老将军击败郭淮。也使得赵老将军能够及时增援潼关,令潼关转危为安。”

“这也算是将功折罪了,还望丞相能够从轻发落!”

听到马铮出面为他求情,魏延感激的看了马铮一眼。

马岱“丞相,如今军中刚刚失去了大将赵云,此时若再失魏延将军。数日之间连失两员大将,恐怕会令众军士气大跌。”

“还请丞相看在魏延将军过往立有不少功劳的份上,从轻发落!”

马谡“丞相,如今潼关虽定!雍凉之地却大多还在魏军手中,正是需要众将同心协力,早日平定关陇的时候!”

“魏延将军纵然有罪,却也是为了收复关中。丞相何不令其立下军令状,限期平定关中,若再有误,丞相治罪不迟。”

魏延“丞相开恩,末将愿立军令状!”

李遗“丞相,如今正是用人之际,还请丞相能准许魏延将军戴罪立功。”

众人纷纷求情,诸葛亮怒色稍减。

“若非众将求情,今日定斩不饶!”

魏延“多谢丞相开恩,多谢丞相开恩!”

正说着,又有士兵来报!

“报!”

“吴懿将军传信,请丞相定夺!”

诸葛亮“何事传信?”

士兵“长安城中守将夏候楙,说愿以诸葛乔公子和众位忠烈将士的遗体,来换取城中将士们安全返回魏国。”

“吴懿将军不知如何答复,特请丞相定守!”

饶是以诸葛亮的冷静镇定,听到诸葛乔的死讯,也不禁震了一震。

虽然之前已有猜测,但毕竟没有证实。还存了万一的希望,可是现在,一切的希望都破灭了!

想起诸葛乔那个温润如玉的人,马铮实在不希望他死后,遗体还落在魏军手中。若是不答应,还不知魏军会做出什么事来。

马铮向诸葛亮提出了建议,“丞相,长安城高墙厚、若是攻打,不仅耗时费力,也会极大增加伤亡。”

“既然如今夏候楙愿以伯松他们来换取一条生路,丞相何不顺水推舟,答应他们?”

“区区一个夏候楙和数千魏军将士,不过土鸡瓦狗,用他们换取长安和伯松他们的遗体,怎么也是值得的了。”

马谡“是啊,丞相!”

“能兵不血刃收复长安,这不正是我们所希望的吗?”

诸葛亮叹了口气,说道。

“回长安!”

无当飞军所部和云翼军所部伤亡惨重,诸葛亮下令让两部撤回休整,随同大军一起行动。

而潼关则改由李遗率军驻守,又安排马岱增援武关,其余大队人马则随诸葛亮一起返回长安。

长安城外,魏军被收缴武器、铠甲,在夏侯楙和郭淮的带领下踏上归途。

马岱率军一路跟随,渐渐远去。

长安城终于被收复,诸葛乔和将士们的遗体倒也保存完好,看来魏军也是尊重这些忠义之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