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地:吴国残余
镇守楚地的领军人物也不是宵小之辈,他名作吕襄阳,使一柄巨大的八棱鎏金锤,重达百斤,力大无比,俗话说“一力降十会”,凭着一把子力气,奠定了他在江湖之中“泰王”的地位,所谓“泰”者,意为泰山之重也。就是说他拥有举起泰山的气力!
吕襄阳出生于楚地要地:襄阳,父母就以此为其官名。此人自小酷爱习武,曾访遍四方,遍寻名师,十五岁的年龄就已经在江湖之上崭露头角,在碰见慕容俊之前,他从未遇到敌手。
当时正值天下大乱,郭峰、李永生揭竿而起。吕襄阳因父母双亡,于是落草为寇,起义之初,就凭借武力成为襄阳十八寨联盟的盟主。
朝廷虽屡次攻打,都未能光复襄阳要地,导致朝廷失去了对楚地的控制力,而吕襄阳凭借武力逐步做大,最终成为楚地的实际控制者。
“战神”慕容俊追随李永生之后,李永生的霸业突飞猛进,整个江南均落入其手。
李永生本打算与吕襄阳结成同盟,但是吕襄阳本是草莽匹夫,讲究以武会友,李永生并没有什么武力值,所以吕襄阳非常鄙视李永生,并不愿意同李永生结成同盟。
换句话说,就是,让他李永生和他姓吕的平等结盟是不可能的,只能让李永生拜其为大哥,吕襄阳要高其一头,否则,一切免谈。
这个条件让当时处于蒸蒸日上的李永生断难接受!
但是又不愿同吕襄阳为敌,正为难之际,慕容俊自告奋勇,单枪匹马闯入襄阳,同吕襄阳展开了一场比武大赛。
结果是吕襄阳战败,自此唯慕容俊马首是瞻。
所以很多李永生下达的命令必须要经过慕容俊,才能使得坐拥楚地的吕襄阳听命。
萧墨然登基后,于涅槃二年,慕容俊战败失踪、李永生、李月等纷纷授首;吴国沦丧,吕襄阳占据楚地,坐拥十万精兵,但拒绝派兵援助,致使朝廷顺利接收了整个江南吴地。
与此同时,吕襄阳做好了一战的准备,他紧闭各路关卡,险要处以重兵看守,并切断了蜀地与楚地的交通要道,阻止占据蜀省的大炎元帅王飞东下。
但是整整一年过去了,朝廷的征夷大军并没有乘胜进攻,王飞也没有顺流东下,这让吕襄阳百思不得其解。
他哪里知道,征夷大军是刚组建的新军,才五万人,攻克江南已经属于不易,后方兵员不继、粮草缺乏,加上天子御驾亲征,故不敢贸然进攻吕襄阳。
而蜀省的王飞正在平定伪秦国残余,加之吕襄阳堵塞了所有的入楚通道,王飞也不敢贸然进攻。
吕襄阳因此派出了不少耳目,听说蜀省已经渐渐稳固,在诸葛鸣的治理之下,蜀省基本没有受到战乱的影响,重现繁华景象。
而东边的大炎皇帝竟然招兵买马,组建了不同建制的十余万军队,加上同萧墨然合兵一处的征夷五万大军,兵力接近二十万。
吕襄阳不禁暗自惊讶,之前朝廷也不是没有招过兵买过马,也不是没有向天下下达招贤令,但是鉴于朝廷的腐败,并没招收过多少人,即使招收那点兵马,也毫无战斗力可言。
而萧墨然在李永生的老巢一下子就招收了十几万人马,这不能不让吕襄阳惊讶。
吕襄阳手下有一人,名作公孙璇,此人武力一般,但是智谋过人,跟随吕襄阳十几年之久,深得信任,此人在吕襄阳手下任军师将军,充当其军师和智谋。
这一日,公孙璇来到吕襄阳的帅府,门卒见其来访,并不通报,任其出入,这也是吕襄阳专门给予公孙璇的一大特权。
公孙璇见到吕襄阳独自闷坐,于是上前问道:“大帅为何事忧心?”
吕襄阳见公孙璇来了,于是让人看座倒茶。
待公孙璇坐下之后,吕襄阳回道:“近一个月以来,各处传回来的情报不知道先生看了没有?”
“看了看了,都是有关朝廷招兵买马组建军队的信息。”
“先生怎么看?”看到公孙璇气定神闲的样子,吕襄阳便把心放进了肚子里,他知道,公孙璇必有良策。
“炎国皇帝没有乘胜出兵我处,而是步步为营,一边收复失地,一边垦荒种田发展经济,改善民生,这是一步稳棋。”公孙璇喝了一口茶之后,又继续说道,“若他在击败李永生、李月之后继续出兵我楚地,则必败无疑。”
“哦?先生这么肯定?”
“征夷大军也是刚组建成的队伍,而且以骑兵为多,并不善于攻城,且我楚地多山,他们的骑兵队伍并发挥不了多大作用,若下马为步兵,则更不用怕,我十万精兵以逸待劳,保准他有去无回。”
“可是慕容大将军、李永生、李月都败在他手下了。”
“我调查过了,慕容大将军不是败在自身,而是败在了李永生及李月这对昏君奸相手里了。”公孙璇将慕容俊之败及李永生、李月相继授首的情况给吕襄阳详细说了一遍。
“怪不得,本大帅听到慕容俊大将军战败,生死不明,确实有些心惊肉跳,要知道,这个世界上,咱只服他!至于李永生、李月,他们算个什么玩意儿。”
“嗯,不过大帅还需谨慎,炎国采取稳扎稳打,对我们倒是一个真正的威胁,待其再过一年,到兵强马壮的时候,那个‘黑面阎罗’在西,皇帝在东,则我军凶多吉少,况且,拖下去对我们极为不利,毕竟他们占据了正统地位。”
“先生咋想的?”
公孙璇故作神秘,凑到吕襄阳的耳朵边叨咕了好大一阵。
只见吕襄阳眉头渐渐舒展,最后高兴大笑:“先生就是那孔明再世啊!”
“大帅谬赞了,还需仰仗大帅神威,此计方成,也算一招险棋。”
吕襄阳说道:“咱在义军里边也算有头有脸的人物,这十多年以来,一直窝在这个鸟地方,这次出兵,也向天下英雄看看咱楚军的锋芒。”
“对,见见大帅的身手!”
“哈哈……”
“此计若成固然是好,不成,在下将和大将军同生共死!”
“好!就这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