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封群臣:
涅槃二年秋九月,大炎皇帝诏曰:
自古帝王平定天下,式赖师武臣力。今西征诸卿夙笃忠贞,克摅猷略,宣劳戮力,光复秦蜀,释朕西顾之忧,厥功懋焉!朕闻褒有德,赏至材,特赏赐如下:
护国公、左元帅、署理秦、蜀总督王飞宿卫忠正,宣德明恩,守节乘谊,平定秦蜀,赐黄金万两、府邸一座,另赐丹书铁券、免死金牌,代代相传;
西凉郡公、征南大将军、署理秦省将军孙凤英平定秦省残余、协助调度有功,赐黄金五千两,加为蜀省将军,晋爵为蜀国公;
署理蜀省巡抚、将军诸葛鸣自归顺以来运筹帷幄、用人得当,平定蜀省功莫大焉,为树表率,特免其从贼之罪,赐黄金五千两,加封蜀省巡抚,晋爵成都侯。
晋省总督王钧,恪尽职守,用于任事,擢为御史中丞(从一品),仍兼任前职,以期改革之成效。
司礼监大总管、征西大军总监军王承恩守卫潼关有功,特赏赐黄金千两。
征西先锋官白羽,自从军以来忠心耿耿,勇敢善战,前有救驾之功,今又师出阴平绝地,方有平定蜀省之大功,特晋爵为定西伯,加封为成都总兵(从三品),赐黄金五千两,隶属新任蜀省将军孙凤英管辖。
其他赏赐各有差,王到日,即有宁宇,无以为念,钦此!
之上的任命表面上看来,看不出门道,其实细品起来,才会发现皇帝萧墨然虽然年龄小,但是城府极深,用人也特别老道。
首先,王飞之前已经官居武官一品元帅,爵位又是公爵中顶级(公爵中护国公、镇国公、辅国公三公居首,其次为国公、再次之为郡公),除了王爵以外再无可封,鉴于天下还未完全平定,再者祖宗成法,王爵不封异性。
所以,皇帝萧墨然据此考虑,不在此时对王飞封王,但为了表彰其功绩,赐予了其朝野梦寐以求、只有开国功勋才赐予过的丹书铁券、免死金牌,且世代相传,更具实用性。而使其兼任秦蜀两省总督职位,既便于征讨郭峰残余,又能替皇帝萧墨然监督地方,一举两得。
其次,诸葛鸣在诏令中升迁最快。
当然这也在情理之中,因为这次平定蜀省就是诸葛鸣的反正第一功,其自愿充当王飞的马前卒,亲自部署攻克蜀省,是定蜀第一功臣。
作为从叛军中而来,又委以重任的人确实是凤毛麟角,而在诸葛鸣官职前去掉前面署理二字,真正转为蜀省巡抚,正是皇帝萧墨然知人善任的表现。
因为诸葛鸣常年治理蜀省,且蜀省大治,成为叛军首领郭峰争锋天下的总后方,诸葛鸣起了很大作用,由此,其在蜀省民众中的地位是无人可以撼动的。
所以,由诸葛鸣充任蜀省巡抚是非常恰当的。
而去掉了其地方上的军职,也就是兼任的署理蜀省将军,皇帝萧墨然也是经过慎重考虑。
目的之一是平定蜀省任务已经完成,去掉地方上的军职可以使得诸葛鸣专心投入到蜀省民政工作中去。
目的之二就是朝廷的分权策略,由征南大将军孙凤英署理蜀省将军而不是诸葛鸣,既可以以野战军身份继续辅佐王飞追击郭峰残余,又可以以地方军职身份组建地方武装,以稳定蜀省。
毕竟诸葛鸣是从叛军中来,皇帝萧墨然对其还是不太放心,这是人之常情。
予以补偿的是,诸葛鸣晋爵为侯,立国以来,鲜有文官封侯之人,这算作对于诸葛鸣的一种特殊赏赐。
对于征南大将军孙凤英,长期以来是作为王飞的副将身份活跃于朝野,他和王飞都是在炎朝生死存亡之际立过大功的人,是值得朝廷充分信任的人。
本次平定秦蜀,孙凤英虽然没有什么太大功劳,但是也不能不赏,又不能赏赐过分,让朝野觉得朝廷赏赐不公,于是,将其爵位升为国公,并署理秦、蜀将军之职,继续用其长期在行伍的经验,组建秦、蜀省地方军,使其成为朝廷不再丢失的阵地。
王钧刚刚“超拔”不久,鉴于改革仍处于火热之中,所以仍然兼任晋省总督、并加封御史中丞(从一品)遥领御史台事(御史大夫自何党之乱后缺位,朝廷连年战争,无暇补充,更重要的是萧墨然想留此高官封赏有大功之臣)。
王承恩是皇帝萧墨然的身边人,自小看着萧墨然长大的人,但是大炎祖宗家法里,对于宦官不得封爵,品级不得过三品。
况且,王承恩在潼关并无战事,所以才赏赐黄金五千两,这也是对于并无子女的宦官而言,最为实在的赏赐。
小将白羽,自京师大战以来,萧墨然对其印象极深,这是目前为止,在武力上,能够和天下第一的战神慕容俊唯一相匹敌的人。
因为其年龄小,出身平民,以前也没有功勋,萧墨然有意让王飞带着他历练,以快速成长为国家栋梁。
王飞也深解其意,使白羽以白身身份,长期为其先锋官,率领自家乡跟随的五千子弟兵单独作战。
本次,白羽的表现不负众望,这支年轻的军队竟然在极为艰险且已废弃的阴平道上,像一把尖刀一样直接刺入了秦国郭峰的心脏,对于迅速平定蜀省有着重大功劳。
有如此大功,当然要赏,于是,白羽被直线提拔,加官进爵,封爵拜将,朝野羡慕。
郭峰已经基本被消灭,接下来的任务主要是稳定蜀省、重建蜀省地方军队,所以,白羽的官职脱离了野战军序列,列入地方军,也就是成都总兵,隶属于新任的孙凤英管辖。
余下不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