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俊在临走之前,还是准备了一下后路,为此,他单独召见了侄子慕容复。
慕容复火急火燎地跑了进来,匆匆行了个军礼,就开口说道:“叔父,您当真要去赴这龙潭虎穴?”
“复儿,这一趟我必须去!”
“叔父,您戎马一生,也是这天下响当当的英雄人物,万一这一去……”慕容复急的掉下了眼泪。
“男儿有泪不轻弹,你也不要过于担心,咱们都是自家人,自小你也随我南征北战,哪个龙潭虎穴没闯过?吉人自有天相!再说,我还有选择吗?”
“有啊!”慕容复赶紧用袖口擦了擦眼泪。“放眼天下,怎么会没有叔父的立足之地?”
“复儿,你的意思我懂,但是我当真不知吴王难当大任吗?”
“那叔父,为何……”
“只怪当初投身过于草率,看到当时的吴王遍地招揽贤才,而且对待他们也非常恭敬。但是相处久了就知道,说句大不敬的话,吴王没有大志,而且性格多疑,为将者,怎么能犹犹豫豫呢,关键时刻就应该乾坤独断。”
“叔父,原来你考虑的是这个忠字,还有一句话叫‘良臣择木而栖’,以叔父大才,即使自立门户,也无不可,为何久居他人之下,而且还所托非人?”
“呵呵,复儿,目前天下就三股势力,朝廷、郭峰和吴王殿下,我还能去找谁?而且,历史上改头换面的虽也有英雄人物,但那些君王其实内心是不待见他们的,这是一道坎,虽然不说,但是并不是没有?”
“如若叔父不愿托人,那可自立门户,侄儿定当肝脑涂地!”
“复儿,不可胡言乱语,这些话你在我面前说说就行了,切不可外出胡说,否则,我也救不了你!”
“叔父,不必担忧,这点分寸,侄儿还是心中有数。今天我就跟叔父打开天窗说亮话,叔父手下有五万人马,虽然不多,但是常年打的都是硬仗,是现在整个吴军的精锐,就是放眼天下,也是一股劲旅,再加上叔父的文韬武略,何愁天下不定?”
慕容俊带着慈爱的眼神看着慕容复,没有说话。
慕容复又接着说道:
“今天下大乱,朝廷保卫京师,又获得了残喘,郭峰元气大伤,恐怕再无回天之力,早晚被‘黑面阎罗’王飞给收拾了。”
“唉!”停顿了一下,慕容俊接着说道,“到那个时候,我们就是朝廷下一个目标,叔父那个时候,前有朝廷,后边李永生还拿刀子对着咱,弄不好,说句不吉利的,咱就死无葬身之地啊!侄儿说话没轻没重,还望叔父原谅!”
“唉!复儿,再不用说这些了,明天一早我就去金陵,你一定要把咱们弟兄们看好了。”
“怎么,说了半天,叔父还是要去?”慕容复急的站了起来。
慕容俊没有管他,继续说道:“如若我遭不测,你千万记住我一句话。”
“什么话?”
“千万不要替我报仇,然后把银两给兄弟们分一分,让他们解散吧,你也隐姓埋名,做一个小老百姓!”
“叔父,侄儿万万做不到!他李永生敢动叔父一点毫毛,我慕容复立马杀往金陵,非剥了他的皮不可!”
“慕容复!”慕容俊吼道,神情冷峻地望着慕容复,刹那间,令人不寒而栗,这只有沙场上才有的威严。
慕容复赶紧跪在地上,哭声不止。
慕容俊见到此,走上前去,把他扶了起来,叹了一口气,说道:
“金陵屯有重兵,你如果替我报仇,不仅仇报不了,而且还白白搭上兄弟们的姓名,兄弟们跟我二十年,出生入死,不仅没有衣锦还乡,反而命丧他乡,你让这些将士的家人怎么看我等,我们不能太自私,再说,我这一去,吴王不一定要把我怎么样,毕竟这天下还没一统。”
慕容复没有再说话,而是哭声不止。
慕容俊只能让人送他回营。
第二天天刚刚亮,慕容俊交代完布防任务,一行就向金陵飞驰而去。
当慕容俊一行抵达金陵的时候,李永生正在和宠姬翻云覆雨,得听慕容俊抵达的消息,慌得没穿裤子就钻了出来,慌忙问道:“他真来了?带了几个人?”
侍从连抬头都不敢抬头,慌忙回答:“大王,大将军只带了两个随从。”
当得知慕容俊几乎单枪匹马而来时,李永生将心放到了肚子里,才发现自己失态了,忙一挥手,呵斥侍从退下,侍从如同解放了一般,大气不敢出一口,忙溜了出去。
宠姬问道:“大将军是谁?他来干什么?”
李永生这时候也没有了兴趣,不耐烦地说道:“男人家的事情,你少打听。”
宠姬一噘嘴,把李永生身上的被子拽了过去。
李永生极不耐烦,起身穿衣就出来了,让侍从速召宠臣李月。
李月和李永生是同乡,早年跟随李永生造反,虽然没有什么才能,但是资格老,而且极善于拍马屁,察言观色本领很强,深得李永生喜欢。
慕容俊入伙后,因常年征战,李永生离不开慕容俊。
所以,李月也倒是不敢放肆,但是自从进攻京师失败后,李月发现李永生对于慕容俊出现了厌烦之色,所以见缝插针,极尽诋毁之能事。
起初,李永生不以为然,仅仅是怕慕容俊那张唠叨的嘴。
因为,他肯定以各种理由对自己进行说教,在身边坏自己称王选秀的好事,于是乎就把他支使到长江沿岸去了。
令李永生没有想到的是,慕容俊竟然也支持自己称王,于是一高兴就想封慕容俊为新建吴国的国相。
李月私下召集一些将领,怂恿李永生称王然后称帝,本就想以此大功占据国相之位,后边再水涨船高,成为新朝的丞相,甚至做一个相国也未可知。
见到手煮熟的鸭子就要跑到慕容俊手里去了,哪能甘心,于是私下指使亲信将领大尽谗言,又说了一通李月的“德高望重、鞠躬尽瘁”。
李永生本来就把李月当亲信,也就顺水推舟将李月封为国相,反而仅给慕容俊封了个定炎侯、先锋大将军。
李月在当上国相之后,一方面迎合李永生的口味,让各地不断献上“祥瑞”,并大举选秀。
不断劝说李永生:戎马一生,今虽然还没有一统江山,但已成三足鼎立之势,已经贵为吴王,后宫没有点新鲜血液怎么能行?大吴的脸面何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