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琼英有点激动地说到:“小珂珂,你是没有当家不知柴米贵。十文钱太贵了。”毕竟大米都才七文钱一升,这十文钱真是天上的价。
陈琼英认为,红薯易得,一斤能卖上一文钱就不错了,关键不太会有什么人买,卖那么贵更卖不掉了。陈琼英的意见是,一个红薯卖一文就好。
常玉珂又开始假装要哭,声音略带抽泣地说道:“那小孩说的,卖十文钱我以后才会有肉吃,一文钱岂不是没肉吃了。”
毕竟常玉珂认为凭自己烤红薯的品质,稍微外形上下点功夫,完全可以当成后世的高级有机甜品,绝对不能低卖。而且价格过低,既不符合富贵人家的需求,又不能满足自己赚钱的需求。这回即使拿出观音童子说事,陈琼英也有点固执不肯相让。
常玉琢见到妹妹要哭,娘亲又很固执,于是充当了一会和事佬,对陈琼英说道:“妹妹,要不然我们先卖五文钱一个,好吗?我知道你们肯定都有自己的考虑。”
又对陈琼英说:“娘亲,我们可以挑大个的红薯,先卖五文钱一个,如果卖的时候贵了,我们到时候再降价。”
这话一出,陈琼英表情似乎有所松动,常玉珂见状,马上改口:“娘亲,那我们就先卖五文钱一个,贵了我们再降价,好吗?从来大家都喜欢贵的东西,贵的才够新鲜。”
陈琼英想倒也是可行,而且买卖最后如果干不成,也好让常玉珂死心。
常玉珂又继续到下一个话题。“娘亲,那我们第一天烤多少个呀?小孩叫我能拿多少拿多少。”
陈琼英稍有担忧,然后说到:“是不是有点多,我们第一天能卖多少。要不意思意思得了。”
眼看母女俩又要为烤多少红薯争执起来,常玉琢提了意见,看看家里能装红薯的容器来定,毕竟烤红薯需要保温,最后决定先烤30个。
最后一个问题常玉珂想了很久,但是暂时没有解决办法,于是为难地向陈琼英求助道:“娘亲,可是烤好的红薯要怎么样才能一直暖和呀?不暖和肯定就不好吃了。”
烤火薯需要暖,就得考虑保温。陈琼英低头考虑一会儿,然后说道:“保温暂时没有特别合适的工具,就看手上有什么,暂时充当一下。”毕竟不可能为了这一个不确定的买卖投入大价钱去打造工具。
沉吟了会儿,陈琼英继续说道:“暂时只能使用冬天烤火的灰笼盖上一层厚衣服。”
灰笼就是西南地区特有的竹篾编制的烤火器具,外面算是一个大的提篮,里面放上泥土烧的钵,放上一些燃烧的木炭,盖上一定的炭灰,就可以保温了。
略微思考了一会儿,陈琼英继续说道:“这样的保温方式有一个小问题,红薯上灰比较多,有点脏。所以,红薯递给客户之前,可能得拿着湿帕子擦干净表面,毕竟吃食除了味道,最重要的就是干净卫生。我想我们可以带些抹布。幸好摆摊的位置挨着河,倒不怕没有足够的水。”
听完这些,常玉珂高兴地呼了一声,然后说到:“太好了娘亲和哥哥都太厉害了,感觉马上我们就能赚很多钱了。”虽然陈琼英并不如此抱希望,但还是被小孩子的情绪感染,高兴了好一阵儿。
第二天就是赶集日。晚上睡觉前,三人选择个头大小差不多的红薯,洗干净之后扔在灶坑里,这样用余火烤着估计第二天早上应该刚好。接着又收拾好明日要用的厚衣服、灰笼和抹布,准备妥当后就早早地睡去。
当然常玉珂还得悄悄把树叶放进去一起烤,保证红薯的味道。这小买卖的立身之本就是必须把红薯烤得又香又糯又甜,这是核心竞争力。
于是常玉珂趁着假装上厕所的空隙,把树叶子扔进了灶坑。早上又悄悄早起,掏出了树叶子,然后妥善保管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