铮铮琴音,像是小泉叮咚作响。慕笙禾微阖上眼,细细的品味其中的韵律。
一曲弹罢,他纤细修长的手指抚平琴弦的颤动,却又像是撩拨在慕笙禾的心上。
慕笙禾没有回自己的营帐,她留在元启辰这里。
烛光摇曳,一度春光,共云雨。
慕笙禾醒来天光大亮,只是因为窗帘放了下来阳光也变得不那么刺眼。
她转眸,就看见坐在案前仔细阅读的元启辰。
男子一双星目,被晶莹的光照耀着,长卷的睫毛都泛指透明,好似不染一丝烟气的仙人。
洁白的长袍上并无一丝褶皱,俊逸柔和的面庞上带着温暖的浅笑,看一眼,便像是看见了月牙泉,整个人都被四月光似水般的轻柔包裹。
慕笙禾心情都愉悦起来,她当初嫁给他就是因为他的温柔,仿佛是刻在骨子里的,伸手去碰了便能融化其中。
她还没有起来元启辰便注意到这边的动静,放下了手中的书卷,走到她的身边。
大掌揉了揉她的腰,慕笙禾觉得舒服了许多,便从床榻走下来,让人给她洗漱。
元启辰接过她的手,也不唤人进来,把她带到梳妆台前坐下后便拿起木梳,一下一下的替她整理长长的青丝。
慕笙禾的头发乌黑,皮肤更是白皙,极具有冲击力的画面让元启辰手中动作顿了顿。
慕笙禾看着铜镜中他的停顿,疑惑的望过去,“怎么了吗?”她的声音清清浅浅还带着点沙哑,一下唤回元启辰的深思,继续替她梳理长发。
元启辰摇摇头继续为她梳妆,之后他让人端来膳食给她用了,都是些清粥小菜,慕笙禾吃了不少。
用过膳食之后两人来到元轻的住处,没想到孙佳婉也在这里,三人碰面,有些尴尬。
最尴尬的应该是孙佳婉,她时常到儿子这里来走动就是为了巧遇来看元轻的元启辰,趁此机会攀附上元公子。
可让她没想到的是不仅碰到了元公子,还有慕笙禾这个贱人!
孙佳婉低下头请安的时候,眼底有一片狂躁的暴风雨掠过,在她心底翻滚起了巨浪。
慕笙禾没有她那么多心思,径直走向元轻,小孩儿的病已经完全好了,看见他也十分的高兴,乖巧又大声的叫了一句:“公主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他说完就跑了过来,想要牵着慕笙禾的衣袖,可左右看了看,一旁站着母亲另一边是威严的父亲,想了想伸出来的手还是缩了回去。
慕笙禾却毫无顾忌的直接拉着他,问道:“小泥人呢?被你藏哪儿去了。”
她左右看了看都没有发现自己送给他的小泥人,于是出声问道。
元轻立刻警铃大作,他心里头在想,难道是公主姐姐看自己不听话,所以要把泥娃娃给收回去吗?
他不想丢了泥娃娃,就是收到为数不多的玩具,还是公主姐姐给的,他不想……
只要一想到这里,眼中就饱含了泪水,看着像是要哭出来的一样。
慕笙禾哪见得他要哭了的委屈表情?顿时也明白过来,小孩子想岔了,以为自己要抢走他的东西。
她出言耐心的解释道:“我就给你爹爹看看,怎么,不能看吗?”
她戏谑的敲敲元轻的小脑袋瓜,元轻果然没有了犹豫,直接跑到房间最里面倒腾了一会儿拿出来,开心的递给了她。
慕笙禾便将自己的作品给元启辰看看,她心里头想的是做的虽然差了些,但是好歹会了。
元启辰恐怕连用什么泥土都不知道,心里头边有些洋洋得意,扬起下巴挑衅的看着对方。
然后慕笙禾就收到了她对待元轻小孩子一样的待遇,元启辰刮了刮她的鼻子。
说道:“若是得了空,不如公主教教我?”
这么一来,慕笙禾就更加骄傲了,恨不得马上就去找师傅,让他监督着二人来一场比赛。
孙佳婉看着三个人的互动始终插不上嘴,甚至就连元轻也在他们之间穿梭自如。
独独只有她被排挤在外……
心头的不甘像是火苗噌噌的往上冒,记恨的心情也在心中默默的发酵,她决定了。
眼底有暗恨划过,孙佳婉决定答应那个人的要求,她如此不好过一句不会让慕笙禾过得好?!
原本她能够和元公子在一起的,是慕笙禾抢走了她幸福的生活,就连她的儿子也不放过。
这个是心心肠的女人令人厌恶,也让她像是烂泥一样被人踩在脚底还要想着甩掉!
孙佳婉在一个角落默默滋生着阴暗的想法,而慕笙禾这里已经询问了元轻的想法。
元轻年纪虽然小但是有一颗聪明的小脑袋,他已经猜到了公主和爹爹的关系,可是并不是很清楚。
只知道如果要跟着公主姐姐走,那他很有可能见不到娘亲,娘亲对他时常都是又打又骂,可依旧是他的娘亲,所以他选择留在这里,反正还有个哥哥陪着自己!
元轻更多的也想不到那儿去,只在内心深处觉得自己留在这里会更好。
所以他的选择是留在此处。
确定了他的想法,元启辰便走到孙佳婉的身边,对她说道:“不日军队便要回京,你们便在此定居吧。我会给元轻安排好学堂,你也别闲着,有能力可以去绣坊,看看有没有需要帮忙的地方。”
绣坊里头做事,多做多得。他会给元轻安排好生活,但如果他们想要过的更好些也可以出来找点事情做。
元启辰的提议很不错,至少是站在他们娘儿俩人着想的。
只不过孙佳婉已经被仇恨冲昏了头脑。
她万万想不到,她和元轻会被抛弃在这个穷乡僻壤,这里甚至不如她的村子!
元公子让他留在这里一定是受了慕笙禾的蛊惑。
一定是她在元公子的耳边说了些什么,才让他做此决定!
孙佳婉哪有可能这么轻易放弃?她苍白的脸上扯出一抹牵强的笑容道:“公子,我们孤儿寡母在这里无依无靠,还是回到家乡的村子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