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清梦转聊聊(1 / 1)

囚雀 酥尔 1005 字 15小时前

恨,本不是一种多么具有意义的情绪,它起始于辜负,背叛,伤害。意味着遗憾,无奈,懊悔…最终了却的结局,于己于他人而言,皆是一场空。

因为失去了的,注定无法弥补。

而更为悲哀的莫过于,恨到最后发现,到头来发现恨错了人,原来最该恨的人是自己。

这对一个人的打击是摧毁性的、是致命的。

有那么一刹,锦瑟想,走到这里就结束吧。她实在累极,又难过极了,一颗心悲痛欲绝,找不到可以宣泄的出口。

亏欠华年的,亏欠阿爹娘亲的,亏欠李氏一族的,到底该如何偿还呢?

五脏六腑翻江倒海一般,一口血气漫上嗓里,她重重地咳出来,于唇角蜿蜒而出。顿时,眼前阵阵发黑。

眼见少女面色陡然变得苍白,谢堂燕瞳仁一缩,急道。

“昭阳,你怎么了?”

锦瑟弱弱的张了张嘴,只觉得耳际声音愈来愈模糊。

她没力气了。

意识不断地,不断地下坠,直至沉入一片漆黑渊谷。

锦瑟耽溺其中,不愿再做挣扎。心想若能就此忘却悲伤,抛掉那些不堪负累的记忆,永眠不复醒,也好。

在她阖眼,决意将要睡去的前一息,忽地天光乍现,虚空破开。春阳烂漫里,月白长袍的少年缓缓向她走来,含笑伸手。

“阿姊,好久不见。”

锦瑟难以置信的睁眼,她愣了一瞬,下一刻,哭得撕心裂肺,毫无形象。

“年年,对不起。”

“年年,对不起。”

“…”

反反复复的,她说着一句话。

少年蹲下来,轻轻将她揽入怀里,一下一下拍打着她的肩膀。

“阿姊,你没做错什么,你做得很好。”

锦瑟摇头。

“不,我错了。我不该救慕容明月,那个白眼狼害了你,害了李氏。”

少年抚上她的脸颊,肌肤所感,他掌心温凉,一点点的,极尽温柔的抹去她的泪珠。

他一边为她擦泪,一边缓缓道。

“阿姊,你没有做错。试想,如果你没有救下太子,如今大齐会是什么局面?晋王阴狠,为君必生战乱祸端。且,他未必斗得过以王谢为首的士族,届时若幼子登位,同样地,王氏挟天子以令诸侯,苦的只能是百姓。”

闻言,锦瑟忍不住双手狠狠揉了一把头发,颤抖着声线,喑哑着喉咙吼道。

“那些与我何干?!我凭什么要承担,要考虑那些?我只想要你好好的,想我们一家好好的。”

华年微微一叹,细长浅淡的眉眼蕴藏无垠星辰,他定定看着她,一字字道。

“阿姊,可我想。我想看到盛世安宁,民生无忧。我想看到你开心快乐,我希望你能嫁给自己喜欢的人,白首到老。”

听他这样说,锦瑟当即就要反驳,可目之所及,那双漾着旖旎风光的瞳眸,完整的倒映出她的影子。一笔一画描摹着的,尽是刻骨缱绻。

她不由失声,静默片刻后,接着定定道。

“年年,我爱你。”

少年鸦睫颤动,耳根随之泛红,他不自在的转脸。好一会儿才转过来,低低道。

“阿姊,我们永远是挨的最近的,至亲之人。”

锦瑟蹙眉,以为他不懂,索性直言道。

“不是的年年,我已知道你对我的心意了。我想告诉你,我爱你。”

她剖白表明了心迹,可华年没有如她设想的那般,面红耳赤,越发难为情的不敢直视,不敢说话。相反地,少年脸庞适才的羞涩与欣喜一点点褪去,很快消失不见。

他平静道。

“不,阿姊,你爱的人并不是我。你只是太难过,太愧疚了,看不清自己真正的心意。”

锦瑟怅然不解:“你不信我?”

“我信你,我信你爱我,是对至亲之人的爱。阿姊,爱太执着,恨太强烈,都会让人失了清明。你需要冷静下来,好好想一想。”

锦瑟气结。

“事实已经摆在眼前,你还要我想什么?慕容明月和王氏,我一定会让他们付出代价。”

华年温言劝道。

“阿姊,眼睛看到的,未必都是事实。”

锦瑟拧眉,声色不自觉染了几分狠戾。

“年年,你想说什么?他将你害得这么惨!他欺我,瞒我,辱我!他算计李氏!难不成,你竟还要替他辩白么?”

华年缄默不语,只静静凝睇着她。

锦瑟兀自窝了一肚子火,然而两相对视下,细究他眼底流动的情愫,分明是欲语还说,却暗藏苦衷。

她心中警钟哼鸣,稳了稳心绪,试探道。

“年年,你是不是知道些什么?”

华年颇为欣慰的颔了颔首,但没有另说其他,只道。

“阿姊,好好睡一觉,然后回去,照顾好自己,照顾好爹娘。我相信,你会做出正确的选择。嗯?”

锦瑟震惊的瞪大了眼睛,这才发现,少年的身体正渐渐地化为虚无。

“不,年年,不要再离开我。”

她拼命抓住他的袖袍,试图挽留,但一切俱是徒劳的。

“年年,年年…”

晕厥中的少女,无意识地呢喃着什么,谢堂燕在榻边守了一会儿。屋外“笃笃”的敲门声响起,她起身开了插栓。

柔顺恭谨的侍仆,含腰敛眉,一丝棱角都没有。

他请安:“夫人,管家说,您有事传唤奴。”

谢堂燕拂了拂额头,显然是有些倦怠了。她漫然瞧着他,勾唇玩味一笑,随即吩咐道。

“嗯,鸳鸯,昭阳既于你有恩,你可得好好照顾她。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你掂量清楚。”

鸳鸯飞快侧目看了一眼塌上的少女,胸膛里一颗心跳如擂鼓,面上却无波无澜,不动声色的回道。

“是,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