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开放商路(1 / 1)

随着百货超市的出现,让大唐境内百姓的物质生活,也变得丰富多彩了起来。

根据自家殿下给出的建议,脑洞大开的商科主事张骢,也在可持续竭泽而渔这条道路上越走越远,各种商业套路让人应接不暇。

随着自家殿下大规模涨薪,以及让农民拓荒三年免税的政令下达,手持海量银钱的百姓们,爆发出了巨大的购物热情,直接倒逼超市扩大规模,生产更多的商品。

而百姓逐渐富裕的生活,也渐渐让一些农户放弃种田,围绕着超市和商科的各类工厂,做起了各种小买卖。

一夜之间,无数的大小饭馆拔地而起,极大的方便了大唐百姓的生活。

这些民间自发开设的饭馆,沿着超市的足迹,遍布大唐治下的每一座城镇,当然他们的赋税也间接充裕了户科干涸的府库。

随着春季的到来,商科麾下的各类工厂也变得忙碌了起来。

在张骢严苛的监督与鞭策下,各类工厂加足马力生产,准备迎接新一年的挑战。

为了让超市健康发展,李佑在年前下达了民间商人可以开设工厂,疑惑是向商科各类工厂进货得政令。

因此,福禄镇内现在已经有数家,装修风格和百货超市类似的民间商开门营业,至于店面更小的小卖铺更是数不胜数。

当然也有标新立异,风格与百货超市迥然不同的超市,不过这些超市肯定活不了多长时间。

在这个封建官僚的时代,官家的行为举止就是标杆,贸然搞什么创新,就等着倾家荡产吧。

可以想象,在凭空冒出了这么多超市后,食品零售业的竞争一定会越来越激烈。

为了防止有人强取豪夺、吃拿卡要,毁了李佑好不容易才树立起来的经商环境,他还特意叫来海瑞和宋慈,让督察科和刑科通力配合,大力打击贪腐与各类不法之事。

并且,李佑还着重交代张璁,不要故意刁难那些向工厂订货的民间商贩,要和对待官办超市一样做到一视同仁。

当然,李佑也不指望那帮官僚真的对民间商贩一视同仁,毕竟这年头讲究个重农抑商。

当下别说商贩,就是百姓见到官吏,也是畏畏缩缩觉得自己比对方矮上一头。

不过这也并不碍事,只要让着厚厚的铁幕被撕出了一道口子便好。

李佑估计未来三五年内,都是官办超市的发展黄金年代,那些民间的竞争对手们都还处在学习摸索阶段。

五到十年内,等这些民间商贩成长起来,开始走出自己办厂的步伐时,官办超市的利润肯定会变薄。

凭借着良好的口碑,以及高涨的市场占有率,后起之秀在短期内想要挑战官办超市的霸主地位,也是非常困难的。

不过,这并不是李佑开放政策的最终目的,他真正想要的是想要推动商人们出资开设工厂,让民间构筑起一套完善的产业链,推动整个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在过去的半年内,官办超市在各个城镇内,已经陆续开设了27家门店。

同时,抛去日常开支及各厂货款,直接向户科上缴了320万枚银币的利润所得。

平均算下来,每家超市每月的纯利润,至少有十万枚银币之多。

更加恐怖的商科内的其他工厂,在经过李佑准许民间商人向其进货的政令后,得益于销售渠道的迅速扩展,从每月商科拨款的窘境中,自负盈亏成功盈利。

甚至在年底,这些工厂向向户科上缴的利润,竟然比超市上缴的都要多,居然达到了恐怖的460万枚银币。

商科的所有产业加起来,去年上缴的利润足有780万枚银币,也就是78万两白银之多。

要知道,去年户科抽取的商税,以及向海商售卖的丝绸、瓷器等货物,加起来也就是1200万枚银币,即120万两白银。

可以说,张骢所领导的商科,在宽裕财政的贡献上,是仅次于户科的功臣。

不过纵使如此,户科府库中的银钱也并没有增长多少,反而因为官吏俸禄的上涨,每月还有八万余两银子的财政赤字。

所幸,户科府库内还有二百余万两存银,这八万两银子的赤字,还影响不到大唐的健康发展。

随着春节的过去,超市也重新开门做起了优惠活动,玲琅满目的商品,都标起了打折价,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因为换季的原因,为了防止因为腐坏导致商品无法售出,许多商品都是以低于出厂价的价格在向外销售。

也因此,许多商品被抢购一空,超市中只留下一排排空荡荡的货架,和疲惫不堪的售货员。

福禄镇的大街小巷,到处充满了来往的行人与商贩,好不热闹。

为了庆祝新年的到来,李佑自掏腰包向商科购买了大量的商品货物,定量分发给了自己麾下的全体官吏、将士即工人。

虽然都是些面粉、罐头之类的食品,但是在这个不讲究人性化的年头,李佑的做法立刻便引起了各方的歌功颂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