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苏爵爷这个构想有点吓人(1 / 1)

第一阶段人才培训,建立培训基地。第二步,我会在1984年上半年,在全国三十六个大型城市同时开设三十六家超市。但是,这些超市不会用蚝城旗舰店的品牌命名经营,而且是以国外投资公司的名义在这些城市当地注册三十六家不同公司来操作。1984年下半年,在这三十六个城市再增开第二家,届时我手里的超市就有了七十三家。接下来的第三步,是从1985年年初开始进行扩张。到1986年年底,全国34个省级市、333个地级市,2862个县级市,超市的数量达到一千家,并于1986年年底完成这一千家超市的统一品牌和形象建设,成为全国第一家千家超市连锁,打造亚太地区最强零售业品牌。”

沈新征强掩着心中的震惊,深深地望着苏秀,久久不语。一千家连锁超市!苏秀不是专门搞电子科技的吗?怎么会突然想着要搞连锁超市?而且一出手就是这么大的手笔!“苏先生,看来你是很看好国内的经济发展啊!”

好一会儿后,沈新征深深地看着苏秀,很是感慨地说道:“如果我没猜错,你接下来还会有一轮高速扩张吧?”

苏秀很认真地点头答道:“第一轮圈地运动结束后,我将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对旗下的这一千家连锁超市一边运营一边整合。等港岛省回归后,开始跟进入我国的外资商家进行正面交锋!”

这个连锁超市计划,苏秀还是第一次跟人透漏。即算朋友关系亲密如曾广生、任红权等人,苏秀也没跟他们提过一个字。在互联网经济改变人们传统购物消费习惯之前,经营一家类似沃尔玛的超大规模连锁超市卖场,牢牢占据终端零售市场,每天的现金流绝对不比银行少。在全球进入智能手机时代之前,商业销售,终端依然为王。另外一个重要因素,连锁超市还能促进物流行业的迅速飞展。如此一来,通过任红权拿到我国邮政部门的背书,民营快递行业也能顺理成章地提前布局了。既然现在通过沈新征跟紫禁城搭上了天地线,之前的有些规划,有必要作出相应的调整。相比于江南省的地理位置,紧邻港岛省的粤广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无论是在地理区位优势,还是在政策方面,明显要更具备优势。沈新征夹着香烟接连抽了好几口,默然不语。苏秀知道这位工作性质相当特殊的沈大主任此刻肯定心中有所考量,也没打搅他。经过短暂的沉默后,沈新征将手里烟头在烟灰缸里摁灭,凝目望着苏秀,认真地问道:“苏先生,你这个计划如果能成功,的确是利国利民之举。为什么不想着跟政府部门合作?”

苏秀毫不犹豫地连连摇头答道:“如果把政府部门牵扯进来,我的超市岂不要变成现在的国营百货公司了?这种废力不讨好的事,我才不干呢!现在全国到处都在高喊国企改制,要搞活私营经济,我怎么可能把属于我个人的私有财产戴上国营的官帽子。”

“站在战略层面,我个人完全支持你这个大手笔。不过,涉及到具体的战术层面,你将来面临的问题可不少。”

沈新征并没有盲目乐观,而是提醒苏秀要注意实施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很多细节。“沈主任,其实最大的问题,就是要考虑如何跟各省各市当地的既得利益者达成共识,抱团取暖,打伙求财,达到双赢的目的。”

苏秀显然对此早有考虑,胸有成竹地说道:“我把店建在他们的地盘上,货源由我组织,人员也由我组织、培训,等开张营业并赢利了,我会把这个店直接承包给当地有头有脸有身份的人物,我就不信,我白送钱给他们,他们会不要。”

“利益捆绑?”

沈新征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像是自言自语地喃喃说道:“按照你的这个思路,你这是相当于在一千个大中型城市里编织起一张庞大的上层建筑网啊!将来这张网上的每一个结点,彼此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利益关系,苏先生,若是你到时候有什么不轨图谋,谁能阻挡得了你?”

“你当我傻啊!我脑袋又没进水,我干嘛要有什么不轨图谋。”

苏秀不以为然地笑道:“我就想当个大富豪,醉卧美人膝,每天守着老婆孩子热坑头。至于醒掌天下权,还是让那些野心家去琢磨,我才懒得理会。”

“苏先生,我不得不说,你这个想法真的很幼稚!”

沈新征深深地看了苏秀一眼,脸色极为严肃地沉声说道:“当你成气候的时候,一旦涉及到利益层面的斗争,你必定是各方面有心人争相拉拢的目标,由不得你不站队!”

“那我就紧跟在你沈大主任身后,你往哪边站,我就站哪边。”

苏秀半开玩笑半认真地笑道:“沈主任,我觉得吧,你就是我现在最大的靠山,我不靠着你,还能靠着谁呢?对了,沈主任,你家里有没有什么兄弟姐妹或者表哥表弟表姐表妹?说不定到时候咱们还可以合作一把呢!肥水不流外人田嘛!”

“苏先生的好意,我心领了。”

沈新征深有感慨地叹然说道:“我的工作性质,决定了我在很长一段时间之间要切断跟家里人的联系。”

苏秀眼含敬佩之情地看了沈新征一眼。脑海里没来由的冒出后一句很流行的话: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一直有人在负重前行。这些默默地奋战在情报战线的无名英雄,为了守护他们心中的信仰,不图名不求利,无愿无悔地奉献着他们的青春和热血。他们,不论是和平时期,还是战争年代,都应该是最值得敬重的英雄。或许,我可以为他们做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