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五章:一诗动天下(1 / 1)

在后园里走了走,李愔原本沉重的心情顿时有所好转。

想起来今天来的客人那么多,自己却多有怠慢,李愔心里头有些过意不去。

倒是李君羡心直口快,直接笑出来声音。

“殿下,我们这些人都性情,哪里在乎这些。”

“你若真是心里头不得劲倒也好办,我让大家再过来,咱们一起喝酒吹牛,多痛快。”

李愔眼睛一亮,随既就让李君羡去叫人,也不管折腾不折腾一说了。

不一会儿的功夫程咬金和侯君集就又过来了,卢子望也是紧随其后,后园中鸟语花香,几个人席地而坐。

这期间,倒是没有人觉得有任何不妥,李愔一一看过他们的脸,心里头感动不已。

“也就是我今天身体抱恙,不然非跟你多喝几杯。”

程咬金笑了笑,当场拆了李愔的台子。

“殿下,虽说咱们男子汉大丈夫,可你这年纪喝多了酒,回去不得尿炕?”

放肆!

卢子望可是个老学究,思想多少有些古董,当场呵斥起来程咬金的不对。

和梁王殿下这般没上没下,真是有些不知好歹。

李愔连连摆手,笑意盈盈。

“在我这里大家随意就好。”

众人哈哈大笑起来,纷纷举杯,唯独李愔是以茶代酒。

“只等梁王殿下身体好起来,要不然杂志都看的没意思。”侯君集打趣道。

一番交杯换盏下来,气氛正到浓处,李愔却是来了兴致。

立马就让管家给自己的纸和笔拿了出来。

随既作了一首诗,全当做为众人助兴。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李愔落笔,同时脱口而出的竟是郑板桥的一首竹石。

顿时惊讶众人,卢子望身为当代大儒自然是有本事的人,立马就听出来这里面的意境。

微微的闭上了眼睛,神情陶醉。

另一边,程咬金和李君羡倒是一点感觉都没有,只顾着吃喝,惹得侯君集十分不愿意与他们为伍。

“殿下好诗,老臣只是在心中默念了一遍就有了画面,生命顽强,何等的坚毅不拔。”

卢子望一脸期待的看着李愔,只等着他再落笔。

李愔嘴角微扬,心里头十分的得意,更是对郑板桥佩服许多。

能让卢子望这等大儒都喜欢的诗,足可以体现出来他的水准。

随既落笔写出来下半曲。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李愔写罢,自己便朗读出来声音,再抬头的时候顿时愣住。

在场的几个人竟然满脸震惊之色,一个个的大张着嘴,根本说不出话来。

要说刚才也就是卢子望能领会其中深意,可这最后两句却是人人都懂,千磨万击还坚劲,说的就是不曾动摇。

程咬金一个大老粗在这一刻也忍不住的赞叹起来,侯君集更不用提,顿时就对李愔生了敬佩之意。

“梁王文采非凡,今日可真是领会到了。”他由衷的说道。

“开眼了,殿下厉害,我李君羡是投胎三辈子都写不出来这样的好诗。”

卢子望也是连连咂舌,看着李愔的眼神都不一样了。

日落时分,程咬金和侯君集先后离开,李君羡也没有多待。

只剩下卢子望还陶醉其中,迟迟不肯离去。

“卢先生喜欢,便把这首诗抄了去。”

李愔看出来卢子望心中的想法,便轻笑着说道。

这!

卢子望一听这话,当既就兴奋了起来,爱不释手的捧起来李愔的真迹。

“殿下,那老臣就摘抄回去,好给长安书馆的学子仔细研读。”

“这样精彩绝伦的诗句真是让人受益良多,若是所有人都能对此有所领悟,明白人活在世上一定要坚韧不屈就好了,”

李愔点了点头,完全同意了卢子望的请求,若是能用他的一首诗唤起人们心中的一些东西,那才是最好不过的事情。

卢子望匆匆离去。

长安书馆,学子们被卢子望召集在一起交头接耳着。

都在议论卢子望如此急促的让他们过来是因为什么。

“大家都安静一下。”卢子望抬手,当代大儒之首,气场四散。

在场的学子纷纷不再言语,看着卢子望的眼神十分遵从。

“先生,您有什么事就说吧,我们又能在其中汲取精神食量。”

“正是如此,听先生一席话,更胜行走万里路。”

学子们期待不已。

卢子望也不故意吊着他们的胃口,就让仆人给已经抄好的诗句拿给他们。

人手一份的草纸,上面一首竹石顿时吸引住人的眼球。

“这……这是什么!”一个学子就只是看了一眼,便惊呼出声。

上面的诗句仅仅是在心中默念了一遍,竟然就让他有种受益良多的感觉,一时间惊喜不已。

其他几个学子也是连连追问起来卢子望,这首诗究竟是出自何处。

“还用问,一定是先生所作,除了他还有谁能做出来这样精彩绝伦的诗句。”

“非也,这首诗还真不是我所作。”

“便好好的给你们讲一讲。”

卢子望来了兴趣,一五一十的给学生们讲了起来。

“什么!梁王殿下写的?”

“这……这也太深奥了!”

学子们得知真相以后震惊不已,卢子望抬了抬手,就十分耐心的给学子们讲解起来其中的意思。

众人这才是十分透彻的理解了这首诗,一个个的若有所思,都在消化着这份精神食粮。

卢子望看着众人的反应十分满意,就让众人散去,回了家自己好好领会。

最好是天天读上几遍,牢牢地记在心里,也是为了能够牢记做人就应该如同那绝壁处的小草一样坚韧不屈,去克服困难。

“学生们记住了。”

记住就好!

卢子望满意的笑了起来。

毕竟这一首诗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不多时,这首诗遍在长安城的大街小巷里传的沸沸扬扬,更是给李愔的名声彻底打响了。

人们津津乐道起来,都说梁王殿下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要不然写不出来这样的好诗。

管家出去办事的时候时常听到人们议论,只感觉到脸上有光。

“殿下果然厉害,能文能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