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7章 三足鼎立的大势(1 / 1)

郭嘉,戏志才,徐庶,苏哲。

这场煮酒论天下的行酒令,才进行了不足半个时辰。

但是却已经硬生生的,被他们将气氛推到了顶点!

“好!好......好一个东联吴会,西通巴蜀,以荆州之兵攻宛城,再命益州之兵出秦川的战略!”

“将军之才气吞山河,志才不如远矣!”

戏志才望着手指划过八百里秦川,最后与荆州之兵汇聚中原,争夺人和的白色身影。

他脸上的振奋之色,已经到了不加掩饰的地步了。

荀彧,荀攸叔侄二人,看着举手投足间,就将天下三分的苏哲。

他们两人的眼神,也不禁多出了一丝钦佩。

只是很显然距离投到他账下做事,还是远远不够的。

荆州刘表,益州刘焉,都不是易与之辈。

相比与跟他们去争夺处境艰难的人和,两人都更偏向于北方的天时。

“唉!”

以郭嘉,戏志才,徐庶的眼界自然能够看得出来,一旦三足鼎立的大势形成。

整个中原大地上,恐怕又要重新春秋战国时期,长达百年征战不休的格局。

面对这种压得人喘不过气来的天下大势。

他们在震惊苏哲才识的同时,神情也有透着一丝深深的无奈。

书房内。

戏志才,荀攸,荀彧,郭嘉,戏志才,徐庶等人,望着苏哲目光的很是复杂。

然而......

静坐在一旁的曹操,眼中的期待着之色,却是从始至终都没有变过!

落子荆益二州,确实可以夺下人和,跟北方的徐庶,江东的戏志才三分天下。

可这个战略却明显与苏哲,现在的情况不符合。

论谋略布局,曹操或许不如颍川五杰。

但要是说起对人心,人性的洞察力,他自问还是有几分自信的。

苏哲拥有万夫不当之勇,且一上任用雷霆万钧的手段,就对西园军大肆整顿。

这所有一切,绝对不是做给何家人看的。

司州虽是四战之地,不被任何人看好。

但却并不是完全没有机会!

异地相处......

曹操感觉自己要是有何家人支持,手中握着皇室,外戚这两张王牌。

就算以一州之地,跟全天下的英雄过过招,那也未必就没有胜算。

相比偏居一隅,苟延残喘的蜀地。

在大家都还在积蓄力量的时候,以王者之姿坐镇中枢辖制各方诸侯,绝对比距离帝业遥不可及的人和更有优势!

这个时候还没有挟天子以令诸侯一说。

可是作为乱世奸雄的曹孟德,却是已经看到皇室的重要性了!

这就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曹操,最为恐怖的一面!

他或许不是一个最优秀的谋士,但单论对战局的洞察力与机遇的掌控,却比古今任何谋士都要敏锐强大!

戏志才,荀攸,郭嘉,戏志才,这些人可以做统领一军的军师。

甚至似荀彧,徐庶这种政治型天才,担任一国宰辅都是绰绰有余。

但是要说独领一军的帅才,恐怕在座没人能够比得上曹操。

前世很多人都说,曹操的每一场败仗,都是因为自己太得意忘形导致。

这些言论虽然有部分歧义,但不可否认曹操高绝的统兵能力。

东汉三国为将者多如牛毛,但顶级的帅才却也只有曹操,周瑜,陆逊等寥寥几人而已!

“曹操果然是曹操......”

苏哲真正的策略,自然不是边角旮旯里的蜀地。

见屋内诸人都被他三分天下的言论,给深深的震撼到了。

唯有曹操一双乌黑深邃的眼眸,直勾勾的盯着自己,似在等他后面没说完的话。

苏哲望着曹操的目光,也不由得浮现一丝由衷的赞叹。

乱世之奸雄,果然不简单啊!

要是能够真正的将曹操折服,让对方心甘情愿的为自己做事。

那简直比收服任何文臣武将,都要强千百倍了!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将才尚且如此,更何况曹操这种政治,统御天赋点满的帅才?

“要是哲真的按照,横跨荆益,东联吴会,西通巴蜀的战略走。”

“或许可以成就一方霸业,但想要打破三足鼎立的格局,却是千难万难了!”

苏哲见屋内的气氛压抑得差不多了。

郭嘉,戏志才,徐庶的情绪,也全都被天下三分的大势,给压得神情低落了下来。

他淡淡一笑,才再次出声将话题转了回来。

“上将军,莫非还有比落子荆益二州,更好的策论不成?”

这一刻,不止郭嘉,戏志才,徐庶面露惊异之色。

就是荀彧,荀攸叔侄,也明显有些不淡定了!

激动之下,荀彧甚至连称呼也从苏将军,不知不觉变成了上将军。

可见他对苏哲后面的话,有多么的期待!

“子言兄,你就别卖关子了。”

“嘉暗暗推演了数载,都无法打破天时,地利,人和形成的大势。”

“你要是真有好的策论,对天下千万百姓都有活命之恩!”

郭嘉不是官场中人,而且性子向来桀骜洒脱,不喜欢拘于俗礼。

因此......

尽管荀彧,戏志才,徐庶他们称呼苏哲为将军,他依旧没有改口直呼对方的字。

三国初期天下的总人口,约莫有5600万人左右。

到了三分归晋,便只剩下了不到700多万人。

郭嘉说三足鼎立会死很多人,可不是没有依据的胡编瞎扯,而是真实要发生的事情。

春秋战国时期,七国鼎立的大势。

各方诸侯足足打了八百年多年,才最终结束了乱战的格局。

三足鼎立的大势,要是被诸侯们营造了起来。

没有百年以上的时间,那是绝对没法打破的。

郭嘉,戏志才,徐庶都是寒门出身,对于建功立业的心思。

其实远没有荀彧,荀攸叔侄那么强烈。

他们学了一身本事,虽然没有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那种宏伟的抱负。

但若是能够在青史留名的同时,可以让自己的同胞少死一些。

诸人是绝对愿意为了这个目标,而奋不顾身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