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丘岳摔倒在地的周泰虽然躲过了丘岳的攻击,却被十几名围上来的士兵在后背砍了两刀,大腿又被扎了一枪。
虽说不是要害,但换做旁人也是要重伤,必须立即从战场逃脱。
也就周泰皮糙肉厚又有技能加持,非但伤口不深,就连一滴血都没流出,愣是杀散这十几人又重新上得马去,继续杀向敌军。
这场战斗从清早杀到正午时分,以严白虎军的完全失败而告终。
尘埃散去,只留下遍地的残肢断体,既有人身上的也有马身上的。
刘杨走过战场,望着死去的数千士兵,深感战争太过残酷,不免心有感伤,这些人都是十几二十几岁的年轻人,花样年华,就因为国家动乱,被拖到了前线,拖到了这条不归之路。
刘杨看到周泰身上铠甲破损严重,破甲之下皆是一道道血淋漓的伤口,只是他人看起来仍是生龙活虎,精气饱满,不免感叹自己要是有这么变态的体质就好了。
“幼平,快去找安道全处理一下伤口吧。”
周泰一脸不在乎的样子说道:“没事,这点小伤算什么,都没有······”
“滚犊子!快去,你是不知道什么叫破伤风啊!”
周泰虽不知什么叫破伤风,但知道刘杨是在关心自己,嘿嘿傻笑两声便去寻那“神医”安道全去了。
这时,有士兵来报刘杨:“大王!严白虎被抓回来了,哭着抢着要见大王。”
刘杨冷哼一声,一摆手道:“砍了!”
这种山野土匪留着非但没用,说不定还是个定时炸弹,还是杀了更能让刘杨放心。
“叮咚!宿主完成支线任务——剿灭严白虎,获得上品宝马‘飒紫露’。”
刘杨刚进入吴郡之地时,系统便发布了这项支线任务,现在完成后,这匹上品宝马刘杨想也不想就送给了周泰。
因为周泰方才触发技能作战时,刘杨才想起周泰没有宝马,导致武力值只能提升到98点,有了这“飒紫露”,周泰的武力值便可破百。
这场战斗别看从早到午持续两三个时辰,其实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刘军追逐严白虎军中度过的,所以双方死亡士兵加一起也不过三四千人。
更是陆陆续续抓捕回来不少俘虏,这一战共俘虏了严白虎军近五千人。
这边处理完毕,紧接着刘杨传令吴阳朱儁处,吴县张铭处,开始对整个吴郡县城进行清剿,铲除所有严白虎守军。
并按照惯例对所有县城官吏进行排查,有问题的要么斩首,要么免职,只是吴郡百姓大都富庶,倒也不用开仓放粮,只需接济少数困难户。
朱儁那边三日前便已拿下吴县,严白虎之弟严舆中了花荣埋伏也被杀死,都在城中守备,只等刘杨的命令。
不过百姓们也都支持刘杨执掌吴郡,所以许多想要反抗的守军们甚至被百姓围攻,刘杨便以减免赋税为嘉奖各县有功的百姓。
刘杨大军在清扫吴郡南部的余杭县时,又有一名豪杰来投。
刘杨一边与之交谈,一边让系统检测这人的属性值:
凌操,统率78,武力83,智力50,内政42.
刘杨一听来人竟是凌操,不由大喜过望,虽然此人实力中规中矩,但他有个武力超群的儿子——凌统,单论武艺,凌统在孙权手下至少能够排进前五,
不过刘杨估算一下,此时的凌统还是个刚出生的娃娃,但既然他老子凌操在自己手下做事,将来等凌统长大依然是属于自己的部下,这也算是一件买一赠一的好事。
一切顺利解决后,刘杨先回到吴县,根据所有战场的汇报,清点吴郡之战中获得的物资。
共获得粮食二十万石,铜钱两千万株,黄金五千两,白银三万两,布帛、铠甲、兵器等数千套,良马一千五百多匹。
严白虎多年攒下来的家底,全被刘杨用不到一个月时间一锅端了。
刘杨真是乐开了花,又看了看清点士兵数目。
总结整个吴郡之战,除去死亡的士兵,现在刘杨在吴郡的士兵再加上秣陵守军,共有士卒四万六千余人。
其中还不算张顺的五千水军和鄱阳、豫章的各县守军。
而扈三娘的六百女兵也只在前两次击败严白虎时上了场,后来到了吴县便留了下来。
虽然女子军的战斗力并不弱,但是她们都是第一次上战场,难免会有心理创伤,刘杨也是看到有数名女兵在看到满地尸体后又哭又吐,方才让他们留在吴县做一下缓冲。
这并不丢人,活了两世的刘杨第一次上战场时一样被吓得呕吐,所以刘杨觉得女兵还需要多参加几场小规模战斗进行磨练,之后才能适应大型的战斗场面。
在那两场战斗中,女兵损失一百余人,而这些天里,扈三娘又在吴郡各地招募了数百女兵,这样女兵人数就达到了九百人左右。
吴郡四大家族此次立了大功,经过刘杨挑选后,二十多名有才干者被分到豫章、鄱阳、秣陵、吴郡等地赴任做官。
返回秣陵前,徐庶建议刘杨不如暂时留在吴县,秣陵地方狭小而且正在改建,样样都不如现在的吴县。
刘杨想了想,还是在秣陵多吸收吸收龙气的好,便道:
“无妨,只要有地方办公就够了,不过秣陵就算改建完成后也只是一个城池,不如将吴郡北边的吴阳、毗陵、武进等五县划给秣陵,成立一个新郡。”
徐庶摇着羽扇表示道:“嗯,这倒是正与徐某的想法一致,那不如再把吴郡最南端的几县与秣陵南面的几县与刘繇交换,大王觉得如何。”
刘杨挥挥手,一脸坏笑道:“不用,嘿嘿,这丹阳还不早晚是孤的?”
徐庶顿了一下,也哈哈大笑起来。
刘杨又道:“这样,新郡就叫吴阳郡,郡治就在秣陵,不过孤早就觉得秣陵实在不好听,不如改名叫建业,军师觉得如何?”
“建业······建业?”
徐庶念叨了两边后,颔首道:“确实是个好名字,我看行。对了大王,那新郡的太守打算给谁呢?”
刘杨笑了笑,徐庶既然问出这话,就说明他心中有了人选,自己不妨听听,便问道:
“军师觉得呢?”
徐庶摇着羽扇说道:“臣不敢妄言,但臣觉得大王还是用此人最好。”
刘杨笑盈盈地说道:“军师不如这样,咱们同时说出那人名字,看看是否一样,可好?”
徐庶点点头表示同意,当即二人异口同声道:
“卢植。”
“卢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