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传说中的曲阿小将(一)(1 / 1)

那青年刚杀了一人,脚踏长凳一跃而起,疾快地从扑将过来的几人头顶翻过,对着方才叫的最凶那人胸口便是一枪,那人来不及挥刀,就被这一枪戳翻,重重摔在身后墙角下。

曹正提着一把四尺多长,头尖肚宽,类似杀猪刀模样的兵器,从背后砍翻一人,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抄起桌上盛满的酒坛,说时迟那时快,先砸倒一人,又将另一坛扔向严宽。

酒坛在空中划过一道优美的弧线,“啪”的一声闷响,应声而裂,严宽头上顿时血如泉涌,倒在地上,呆若木瓜,似乎被砸蒙了。

“啊!!给我砍死他们!”八壹中文網

回过神来的严宽,双手捂着满是鲜血的脑袋,大喊大叫起来。

然而让他不敢相信的是,仅仅一个照面,己方的士兵一个个挣扎着倒下,甚至连人衣角都没碰到。

只见那青年一声怒喝,手中长矛横扫而出,带着呼啸风声,犹如雷霆。

“砰”的一声响,伴随着骨骼碎裂的声音,三名官兵士卒齐齐飞出,连声音都发不出去昏死过去。

严宽见势不妙,慌忙爬起身,向着客店大门奔走逃命。

一直没有出手的周侗眼疾手快,可不能放过他,从裤脚中抽出一把闪着寒光的匕首,口中发出“着!”的一声,匕首像是长了眼睛一般,巧妙的从众人身侧穿过,正中严宽后脑。

那严宽闷哼一声,当前气绝身亡。

那青年戳死最后一人,正要向周侗二人表示感谢,却被周侗一把拉住离开客店。

三人飞快翻上了停在门口的骏马,朝着西方飞驰而去。

狂奔了大半日,见身后也没有追兵,三人方才放缓速度,停到一处溪水旁,让马匹歇歇脚。

那青年将马牵到小溪旁饮水。

周侗见那匹骏马通体散发着黑光,两眼放射着光芒,长长的鬃毛披散着,雄壮无比,自己和曹正两人的马匹根本无法相提并论,又想起他那支奇怪的长矛,深感此人定不会寻常。

“小兄弟,你这武器甚是特殊,马匹也是绝世良驹,不知可有名字?”

那青年听到周侗的话,走强前来,双手抱拳道:

“回前辈话,小子这柄长矛是祖传的,名为‘八蛛鬼矛’,因八根曲刃如蛛而得名;

这马么······家中有一老马,名唤‘夜影’,生下它之后便死去了,小马驹长大后却比老马还要健壮,速度也更加迅捷,所以小子给他起名‘夜影魔驹’。”

“八蛛鬼矛,夜影魔驹,哈哈,好名字,好名字!”

那青年微笑道:“对了前辈,一路奔波逃命,还没有时间介绍,在下张铭,吴郡曲阿人,方才多谢前辈和这位兄弟相助,还未请教······”

周侗抱拳还礼道:“在下河东人士周侗,这位是周某徒孙,名叫曹正。

张小兄弟客气了,在路上遇见不平的事,就应挺身而出干涉,为受欺的一方打抱不平,这都是应该的。”

曹正也道:“是啊,张兄弟,那叫什么严宽的校尉,恃势凌人,仗着他叔伯严白虎是吴郡太守,作威作福,祸害百姓。

哼,以后一定上请平阳······”

“咳咳!”

还未说完的话被周侗打断,曹正自知失言,当即闭口。

张铭倒是聪慧,与这二人虽有共同杀敌的一场缘分,但出门在外,人心难测,有些话自然不太方便说明。

“周前辈,你们这是要去哪里办什么事么?咱们若是方向一致,可以结伴而行,路上也好有个照应。”

周侗笑笑道:“我二人正要前往丹阳投奔远亲,听闻平阳王在丹阳广施恩德,重建城池,收纳难民,丹阳将来潜力无限,必定有发展前途,便想着能做些生意。”

张铭点点头,平阳王的事他在吴郡也略有耳闻,便道:

“这样看来咱们倒也暂时顺路,晚辈正欲前往宛陵,投奔扬州刺史刘繇。”

“哦?小兄弟为何要去投奔刘扬州,莫非有些交情?”

张铭叹了口气道:“并没有,可如今天下大乱,百姓民不聊生,小子习得这一身武艺,若不去参军报国,岂不是毫无用武之地。

今天的事前辈也看到了,严白虎、严宽这种恶人多的是,这种事也是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凭小子一己之力当然不可能改变的了,只能寻一明主辅佐,好让百姓不在受苦受难才是。”

周侗一听,与曹正相视一眼,又互相点了点头。

周侗道:“张兄弟,方才我说了谎,在这里先对你说声抱歉!”

“哦?前辈哪里说的假话?”

“我二人是去丹阳不假,但却不是投奔亲属,而是投奔平阳王,与小兄弟一样,都是有意参军报国。”

张铭“啊”了一声,方才还想说二人身手不弱为何不去军营投效立一番功业,原来是未轻信自己。

惊讶道:“原来是这样,小子懂了,是小子方才那番话说的真实,周前辈才以实话相告吧?”

周侗并不否认,又说道:“既然咱们都有意参军,小兄弟为何不去投效平阳王呢?”

张铭略作思考,却反问道:“那周前辈是什么原因呢?”

周侗道:“平阳王虽然到江东不久,但爱民如子,礼贤下士的贤名传播极广,不瞒你说,周某徒弟正是平阳王亲卫,他对这位少年大王也是赞不绝口。

此等明主将来必成大事,不正是能让我们尽心辅佐的人吗?

那刘繇倒也有些名望,然而身为一州刺史,却无人服从,只能龟缩在一郡之地堪堪自保,足见其本事平庸,不是个有大志向、大智慧的君主。

小兄弟,方才你说与那刘扬州并无交情,何不与我等一同投效平阳王,可不能弃良从粕啊!”

几年前刘繇在江东名声初显时张铭便想要去投奔,但那时年纪尚小,怕人微言轻不被重视,才暂时放弃。

现在自认武艺出众,想着有了本事正好可以去辅佐,谁知今年又冒出了贤名更大的平阳王,于是内心甚是纠结。

纠结之间便想着先到丹阳走访查看,而后再做决定,又在吴阳碰巧遇到了这祖孙二人。

周侗这一番话下来,更让张铭起了动摇之心。

张铭沉吟半晌,突然像是下定了决心道:“前辈深明大义,眼光独到,是老江湖,张铭相信前辈所说,愿随前辈与曹兄弟一同前往秣陵,投靠平阳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