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杨大惊失色,惊的不是王庆,王庆随机到董卓属下,刘杨反而感到幸灾乐祸,惊的是这“毒焰鬼王”寇烕居然出现了。
这寇烕可不是一般人,善用口中喷出的毒火烧人,《水浒传》中,田虎手下第二大将卞祥,那可是实打实的一流武将,就是被他烧死的。
“《水浒传》中第一个法师出现了么?我也不要别的,要求也不高,把公孙胜的师傅,水浒第一陆地神仙,罗真人给我就行······”
退出系统后,刘杨缓缓平静下来,说道:
“子敬,你觉得孤这次南下豫章,欲先平定此地如何啊?”
鲁肃道:“方才听完大王之言,微臣觉得正是时候。”
“此话怎讲?那······以后怎么办?”
“叮咚!鲁肃触发技能‘战略’,统率+2,智力+2,当前统率92,智力96.”
鲁肃道:“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分分合合自有定数,昔高祖不外乎一介亭长,才能有限,然斩白蛇起义后,推翻暴秦,逼得西楚霸王乌江自刎,称霸九州。
其一,赤帝之子上承天命,秦末起义不断,诸王混伐,与现在情形何其相似;
其二,便是高祖驭人之术已达巅峰,善识人,辩是非,良臣猛将自来也。
殿下血脉相承,不说朱儁、卢植名满天下,就舒城、皖县、渡江作战中,李严、只儿拂郎、柳元、史进、花荣、张顺,皆世之良将。
按大王所说,徐晃、周泰更在这些人之上,在下虽不知大王如何辩得甚清楚,只当大王继承高祖驭人、辨人之能。
大王既然不看出身,不顾私情,任人唯贤,江东之地贤者无数,正是大王获取名望之后,需要委身去做的事。”
刘杨问道:“孤何尝不想遍访名士,奈何无门无路啊,子敬可有推荐?”
鲁肃道:“大王岂不闻江东二张乎?”
刘杨忙道:“可是张昭、张纮二人?”
“正是,大王果真通晓天下贤士,鲁肃佩服。”
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孙策临死前对孙权交代的话,刘杨怎能不知?
张昭在孙权前期,称得上是东吴第一重臣,而张纮与他齐名,才能定然相差不大。
“子敬可知二人身在何处?”
周瑜不知去向,张昭的位置是刘杨十分担心的。
鲁肃微笑道:“正在去往南昌的中途,彭泽县。”
刘杨抚掌呼道:“太好了!子敬啊,军情紧急,孤脱不开身,你先替孤拜访二位,待孤平定豫章之后,再亲自去接你们。
你可先把情况说明,要多多为孤说些好话,争取将二人请出山来。”
鲁肃点头道:“也好,此事就交给在下,大王放心便是。”
“方才子敬还没有说完吧,接下来如何发展,请继续相授。”
鲁肃清了清嗓子,继续说道:“大王得了庐江,若再迅速获得豫章,在这江东之地的声望已达最高。
良臣猛将自来相投,蛮越、山贼闻风丧胆,百姓折服,安稳了一州之地,再图天下。”
刘杨见他停下,便问道:“子敬,怎么停下了,你继续说啊,如何图天下?”
鲁肃露出一丝意味深长的笑容,轻声道:
“不知大王志在伊尹、霍光,还是······为天下百姓着想,做一个深明大义的君王呢?”
刘杨哪会不明白,鲁肃是想让自己坦白,要做一个一人之下的权臣,还是要把那个“一人”踢掉,自己做皇帝。
刘杨也学着鲁肃,悄声道:“鲁肃,你知不知道说这话是要杀头的。”
鲁肃一惊,慌忙跪倒道:“臣是觉得陛下受控与反贼董卓,迟早······可能会遇害,想着大王要有所准备。
当今天下君不君,臣不臣,万一陛下驾鹤西去,董贼定然行篡立之事,到时候我等效忠的朝廷,还是大汉朝廷吗?”
刘杨笑着将他扶回座上,道:“你呀,都说鲁子敬敦厚老实,现在看来其实不然,以后发生什么暂且不谈,如何平定各路诸侯才是现在最重要的事。”
鲁肃擦了擦冷汗,继续说道:“曹操檄文天下诸侯,共伐董卓,主公怎么看?”
刘杨给了十二个字:“人心涣散,各怀鬼胎,难成大事。”
“然也,董卓兵甲强盛,谋有李儒,武有吕布,只要董卓不死,人心就不会散,诸侯讨伐,难有成效,稳坐四分天下之一。
也是大王第一大敌;
袁家四世三公,名望极大,袁术此人才不配志,虽有望割据一方,却比袁绍差许多,不足为惧。
袁绍麾下良臣猛将多如牛毛,但袁绍此人外宽内嫉,鼠目寸光,难以掌控这份优势,若有一日幡然醒悟,扫平除董卓外的北方势力,天下四分,可得其一。
是大王第二大敌;
荆州刘表年轻时颇有英雄之气,单骑入荆州,恩威并施,军民悦服。
然生性多疑,好于座谈,立意自守而无四方之志,更兼蔡氏、蒯氏把控政权,实力虽强,难成大业,除非以雷霆手段整治士族,再西入川蜀,四分天下亦可得其一。
此人为大王第三强敌;
益州刘焉偏安一隅,北有张鲁截断出路,东有刘表虎视眈眈。
其子刘璋暗弱,益州天府之国,蜀中俊才良多,却不懂运用,除非二人有变,否则刘焉父子一生都要困在蜀地。
益州道路崎岖,易守难攻,非势力强大者不可侵入,此乃大王第四强敌;
曹孟德世之奸雄,有胆识,善用人,势力虽小,前途不可测也,为大王第五强敌;
长沙孙坚,有猛虎之名,勇挚刚毅,手下程普、黄盖忠心不二,却急躁横暴,没有良谋,势力发展受阻。
依附袁术,难有前途,若不是大王抢先,可入江东,独霸一方。为大王第六强敌。
其余如北平公孙瓒、辽东公孙度,地处极北,人丁稀少,过不了袁绍、曹操这一关,大王不必担忧;
扬州刺史刘繇、会稽太守王朗,皆自称大汉之臣,大王亲往可得属地,若有反抗,亦是毡板上的肉糜;
孔融、张扬、王匡、刘岱等人,更不必多说,一战可擒也。
徐军师所说坐领江东之策,与在下不谋而合,江东有长江天险,可御北方之敌,待拿下荆州,西可入侵蜀地,北可逐鹿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