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通樊稠这般沙场宿将,对战局的判断,是近乎一致的。
他们上了郝昭和战毅的当?未必竟然,哪怕战毅控制的再好,陷阵军也是给了敌军机会的,李樊二将眼中战机真实存在。
两军纠缠苦斗之时,占据优势的一方,优势突然缩水,还是最强的一点!谁敢在战阵上这么玩儿?说重一点,玩忽职守。
二将能想到阴谋诡计,说实话,是对陷阵军最大的尊重了。战将捕捉战机,和常人吃饭睡觉一样,是本能,岂能放过?
“我……校尉这是什么意思,这不是拿……”看看后阵器械队队长的表现,你就知道,让李通樊稠上当,是要付出代价的。
如此军令传来,队长心中是一百个想不通,但他也绝不敢在此时违背军令。换了不是战毅,就是郝昭,他也敢骂出声来。
看着前线的同袍,失去了轰天炮的掩护,倒下更多,原本,他们根本不用倒下,器械队队长和士卒的心,都在滴血。
骂!骂是轻的,要当真是指挥失误,队长敢找郝昭打一架,打不过不丢人,以下犯上也顾不得了,我要出这口恶气。
当然,一切都在战后,战时,你敢找,主将就能立刻杀了你。
器械队士卒心中充满愤懑,队长急的跳脚,明明能压制敌军,保护同袍,为什么要付出牺牲?道理,你倒是说啊。
但前阵的陷阵士卒却没有感觉太多的异常,激战之中,未必来的及想。真正的原因,则是他们并没有将之当成同袍失误。
器械队的轰天炮行军改良,是最近才发生的事情,训练之中,他们一定会比眼下更为持久,可士卒清楚,训练与实战之间……
很多事情都有差别,轰天炮能发挥出如此威力,在他们的视角,已经是惊喜了。眼下同袍需要调整,他们该怎么做?
当然是全力为同袍赢得时间,有轰天炮,我们能压制敌军,没有轰天炮就不能呢?这句话你别处说去,别在陷阵说。
没有轰天炮,我们只能将战术发挥的更加完美,冲击的更加坚定,不是还有后续的弓兵同袍吗?就算没有,也不是理由。
步卒如此,骑军如此,弓兵更如是。正是对麾下士卒有着绝对的信心,战毅才敢于如此,或者说,敢于承受因此而来的代价。
这一阵变化,要是换了郝昭在临阵指挥,及未必有战毅这样的效果。他一样敢于决断,只是时机把握上,或许要稍慢。
区别只在战毅是亲卫营统领,无比了解自己的麾下士卒。也许在大略上,同样的指挥没有差异,但他的细节,一定更好。
调整战术之后,战校尉的嘴就没有停下来过,他全力调动麾下士卒,尽力将每一个战士的优势,发挥到淋漓尽致。
谁最能打,谁最能防守,谁最能纠缠,谁的速度最快……这些细节,郝昭也有深入的了解,但也比不了战毅的本能。
定边军的作训大纲之中,有明文要求,指挥统一,为的是战将即使到了不同的军中,也能发挥麾下士卒的实力。
理论是不会错的,邱泽在汉中,胡风在广陵,充分的说明了这一点。凝萃山之战,郝昭的表现,又是另外一个例证。
但无可否认的是,原本的主将,可以将麾下军队的实力,发挥到十足。倘若眼前这种战斗,战毅不如郝昭,他就不用干了。
胡风算是个特例,广陵军在定边军毕竟属于新军,缺乏经验。但你让胡疯子说,苍狼山山道这种激战,陈到一定比他强。
跳了一会脚,发泄了心中的怒气,队长渐渐冷静下来。他深吸一口气,带着士卒仔细检查每一架轰天炮,做好准备。
校尉这么做,姑且算他有他的考量吧,反正战后,是一定要问个清楚的。但眼下,器械队不能掉链子,他们要更好的发挥。
一旦校尉再度下达军令,那么,这段时间的休整,不是白给的,器械队要发挥更大的威力,做不到,只能是自己的失职。
器械队队长的想法,也是战毅的想法,他现在,也没有时间去问郝昭。反正军令一下,我就坚决执行,战后再去问你。
区别在于,战毅是能猜到郝昭的心中所想,队长更单纯一点。
片刻的退却之后,西凉铁骑和青州营联手,果然展开了反击。陷阵在战毅的指挥下,全力对抗,双方的战局依旧胶着。
不过比起之前,青州营和西凉铁骑的压力都要小了不少,他们在渐渐稳固住前方战线,并能在其后,应对陷阵的骚扰。
骚扰?不是全力阻击吗?战毅的反应极快,调整阵型的同时,就给前方士卒传去了讯息,拼死阻击取消,转为袭扰。
那是他在刚到苍狼山之时,就安排的一招后手,三里之后,还有一处地形利于阻击。一百人,是战毅能拿出的最多兵力。
轰天炮扬威之际,青州营士卒苦苦支撑,三里之外,苦苦支撑的变成了陷阵,面对数倍与己的敌军,他们勇猛顽强。
原本是报定必死之心,敌人想要通过,只能从自己的尸体上踏过去。一百人包括司马在内,都没有打算活着回去。
军令有变,会否泄了那股士气?当然不会,陷阵什么仗不能打?能打不计代价的阻击战,就能打无处不在的骚扰战。
根据地形,司马也有自己的种种设计,现在,则是全部拿出来的时候。他不知道军令为何会变,只知道,军令就是一切。
不必拼死阻击敌军,绝不是不用阻击敌军。司马和麾下的士卒也不会答应,战死了那么多同袍,他们定要敌军付出代价。
至于你们已经付出的,那与我无干,就算军令改变了,你们也休想顺利的通过我防守的地段,我依旧要全力阻击你。
只不过,仗要打的聪明一些,什么叫骚扰?就是不计一切手段,全方位的打击敌军,说穿了,在陷阵,区别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