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老者见身后的弄臣都无动于衷,最终准备做戏做全套,既然他们不想这来替代他们出征,那他们就当着他们面前打一架,若是这时还没人愿意出来领命,那只好让杨赛花亲自前往。
这些都是杨赛花与潘国仗找皇帝商量好的,他们昨日之前就已经商量过这件事的对策,本来皇帝是不同意的,但今天看到这满朝文武都缩在后面的样子也只觉得十分无奈。
就在三人都已经看透了底下这帮人时,一道声音从众臣中传出,“陛下,臣自愿请缨,替杨赛花杨太君出征。”本来准备动手的两人朝着声音看去,就见一个穿着紫衣的男人,正站在人群之中。
伴随着他这一声自愿请缨,看过来的不仅有皇帝和两位元老级别的重臣,甚至被他们嘲笑成弄臣的一帮官员,也朝着声音处看去,这声音不是别人发出来的,正是此时接替了自己父亲那官居三品,成了朝中重要人员的叶梓晨。
虽然说他现在还没有多重要,但他能在所有人都不敢接下这费力不讨好的事儿时他能挺身而出,也着实是令人敬佩,“这是……”皇帝并不认识叶梓晨,在今天这场早朝之前,他压根就没见过叶梓晨本人,更别提是知不知道他的实力了。
身旁的老太监见皇上没认出站在下面的人,便开口提醒道,“皇上,这是冀州挟领叶祭北长子叶梓晨。”
“他怎么没亲自过来?而是让自己儿子来了?”
“回万岁,叶祭北昨儿个不知怎的,在府上受了严重的外伤,如今在家休养,特派自己儿子前来上朝。”
听到这里,皇帝皱了皱眉,“荒唐,他一个冀州挟领的儿子怎敢接这连满朝武将都不敢接的工作?罢了,能有人用也是好事儿,朕总不能真让杨赛花亲自出征吧?”
“叶梓晨,梓木坚如金,晨露碧如玉,好名字,朕在朝中未曾见过你,你今日前来可是替你父亲参谋朝中要事?”
“臣学识浅薄,自知与父亲学识渊博无法比拟,不敢妄议朝政。只是《孝经·三才》中有云:‘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我父亲一生效命于朝廷,尽忠于皇上,从一早便想着替皇上排忧解难。”
“身为长子,若是能帮得了皇上解决西北一事,也是我对得起我父亲那一片忠孝之心,更对得起我读过的这么多书从中参悟出的孝道。”
对于叶梓晨的回答,皇帝十分满意。
满意的就连看着他时,那紧锁已久的眉心都跟着抚平了不少。
他对着跪于面前的少年点了点头,说道,“也难为你一片孝心,叶祭北也是教出了一个好儿子啊,但朕可要告诉你,此番前往西北可不是一件易事,即便是你有这番孝心,真也不敢让你身处险境。”
“皇帝无需担心,此番前往,有人可助臣一臂之力。”
“哦?那是何人?”当然是在他叶府上蹭吃蹭喝的国师啦,这还用问?只不过跟皇上说话,叶梓晨可不敢直接将心里想的原话抛出来,“此人便是北渊朝退位国师何清仙,当年随先帝讨伐孽兽九尾时,他便是其中一大领袖。”
“先帝仙去,国师云游四海,如今人已经在外恭候,若是皇上有意,便可请人进来。”听到何清仙的名号,在场无不是惊讶得一批。
就连之前准备看叶梓晨笑话的几人都露出了吃惊的神色,他们看向叶梓晨的眼神,都带了几分不可置信。
“你说的是谁?何仙师?”皇帝听到这个名号,下意识地从龙椅上站了起来,看着叶梓晨的眼神都多了几分希望,“可是当年随父皇出征前几年隐退朝政的何仙师?”
“回皇上,何仙师此番前来便是受了我父亲所邀,我父亲受伤之前也是在为国事操劳,所以特地派人前往北渊各处寻找何仙师的踪影,眼下也只有此人才能接此大任,保住我北渊国国泰民安。”
“快,快去请人进来!”皇上的语气略显激动,有这么一件事早说啊!还至于他请这两位老臣演这么一出戏吗?
看着皇帝那激动的神色,叶梓晨知道,看来这件事将会落在自己身上,同时,杨姨也不至于再像之前那样着急地让自己闺女嫁给自己了,他虽然没见过杨姨的闺女,更没听说过他的名号。
但他内心深处总有种声音在告诉他,他已经有了小狐狸,自然就不能再去沾染其他有的没的,这样的话不但会讨来小狐狸的不喜,就连他自己都有些看不起那些明明有了家室还到处拈花惹草的人。
随着太监的一声呼喊,殿外便传来了一声空灵的嗓音,“老臣何清仙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