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给包子留面儿(1 / 1)

沈正豪老先生幽幽地叹了声气,像是突然想起来一般问江朔:“你小子刚刚想求我什么?”

“袁老师在您身边吗?”

“不在不在!有事儿直接跟我说。”

听到沈老爷子一副无赖的语调,江朔更加确定袁翠老师就在沈老爷子的身边,毕竟这几位可都是住在一个大院里的。

“既然您已经看了直播,相信您也知道无忧现在面对的困境……”

“什么困境?”

沈老爷子嫌弃地说:“这个小妮子肯定是被你带坏了,跟你一样打死不考音乐学院,现在端着半吊子的水准出来显摆,还拿我们这些老人出来说事儿,我瞧着这妮子品性就毁……”

“姓沈的,你再敢说一句试试!”

沈老爷子还没骂完宋无忧,江朔就从听筒里听到了真正的河东狮吼。

“我徒弟只能我骂,你去骂你徒弟去!”

袁翠直接抄起家里的扫帚打在沈正豪的椅子腿上,心里还气不过:“我还没开始骂,你吵吵什么,是不是晚上想睡沙发了?!”

“哎呀,老沈呀,这就是你的不对了,赶紧道歉。”

林州老爷子摸着他的山羊胡,看着这对夫妻的戏。

另一边的黄云生老爷子吃着碟里的酒鬼花生,时不时地点了点头。

没错,袁姐说得对。

“咳,小翠,孩子还听着呢,留点儿面。”

“那你在之前骂包子,怎么不知道给包子留面儿了?!”

“咳咳咳——”

江朔猛然间听到这个称呼,直接咳出了声。

他在十岁之后再也没听过有人喊他小名,现在猛然听到,心里还真是……

五味杂陈。

“行了,无忧这事儿我知道了,一顿骂她是别想逃,不过包子你刚刚也说是求人,对吧?”

“是的,师母。”

如果宋安城在这儿,肯定要嘲讽一波,昔日的狂霸拽竟然混成这幅惨兮兮的模样。

真是难得一见,江朔乖乖巧巧。

没办法,从小被打的阴影,实在有点大。

袁翠拿过沈老爷子的手机,又给缩成一团的丈夫一个眼神。

“既然你一直没有忘记老沈的教诲,那是不是说明,这么多年你身上的功夫没有荒废?”

“应该比无忧好上一些……”

江朔面带微笑,十分没良心地踩了宋无忧一脚。

并且没有丝毫的愧疚。

“行,既然这样,下周你师父和我有个综艺,你去当助演嘉宾。”

“……师娘不怕我砸了场子吗?”

“要不然让无忧继续被全网黑,正好不用承认这么个孽徒,我还挺省心的。”

江朔无奈扶额,师娘一向知道用什么拿捏他最有效。

“那我有个条件……”

签订了一系列割地赔款的条款之后,江朔终于让袁翠和其他两位老爷子一起出声……

骂宋无忧一顿。

让助手编辑好内容,三位老人一起在官方认证的账号发了消息。

沈老爷子殷勤地给自家老婆子捏肩,笑得奸诈无比:“还是您高明。”

“哼,学着点,别整天只知道捣鼓你那学术。”

【袁翠:无忧这个不孝徒让大家见笑了,这孩子自小在我膝下学艺,可惜与音乐无缘,还望大家多多包涵劣徒。】

【林州:没想到当初随手刻得东西,隔了将近二十年又看到了,不得不感慨,即使黄某人努力了二十年,也比不上当年的我】

【黄云生:@林州有本事你去做一把我二十年制作的二胡:-)】

宋夫人满意地看着几位老先生的官宣,心中不知道有多爽快。

只是她还需要做一件事。

拨通她家糟心大娃的电话,宋夫人开门见山:“你妹妹刚刚的危机我已经解决了,不过袁先生提出了条件,无忧她要去参加一周后的古乐传闻节目,去当个助演。”

宋安城直接在网上调出了这档节目以往的记录,评委老师里一眼就看到了两个熟悉的名字。

袁翠、沈正豪。

“这个节目口碑还不错,无忧参加也可以顺便涨一波名气,我会通知无忧的经纪人。”

江朔和宋无忧都不知道自己被设计了,被他们亲爱的老师们。

他们只知道眼前的危机已经完美解决。

直播间里,无忧的粉丝们正在跟她们的爱豆报喜,顺便表达了一波崇拜之情。

【忧崽游哉:麻了,所以我们忧崽真实是师从名家?!】

【无忧老公你看看我:我顺便去看一下几位老师的生平简介,自此我再也不敢喊崽崽老公了,配不上,嘤嘤嘤】

【无忧无虑:姐妹,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崽崽真看上我们这群癞蛤蟆了呢?】

【无忧老公你看看我:那……我提前恭喜那只被崽崽看上的癞蛤蟆?】

【金箍:我就说有蹊跷,刚刚那个骂人的什么马,还有个装老成的人哪儿去了,大家都是成年人了,出来道个歉吧,做人呢,要有担当对不对,现在赶紧道歉,说不定大家还能原谅你们呢?】

那是不可能的!

因为惊动了名家发文,直播间里片刻间涌入了大量的观众。

没想到名师下也有劣徒,他们倒要看看这位劣徒是个什么德行。

宋无忧看不到自家老师发的原文,但从广大网友的反馈看,老师应该骂得很委婉。

“谢谢老师们曾经对我尽心尽力地帮助,虽然我现在主业不是音乐,但一定会帮助发扬国乐,也请大家多多关注本期公演的最后舞台。”

宋无忧抱着二胡对着镜头深深鞠躬。

十分官方的发言,也是宋无忧的肺腑之言。

对于几位启蒙老师,宋无忧心中有愧,但她不后悔选如今这条路。

如今能通过自己坚持的职业,更好的宣扬老师的理念和国粹,也是两全其美。

所以,这首歌曲如果不表演乐器,也没有多大问题,甚至把二胡改成其他乐器也能起到同样的作用。

但她坚持选用二胡出场。

只是因为她一直记得学二胡的人的无奈。

她要让大众重新正视二胡这种乐器。

她也会在最后的舞台上,带着三位老师的培养,向众人展示二胡独有的魅力。

突破观众们的固有思维。

就像她拒绝一开始拒绝徐烟,不演奏广为人知的《二泉映月》,而是选择了人们几乎没有听过的江南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