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诏惊魂(1 / 1)

宇文化及的结婚喜宴尚未结束,一向酒量很大的随国公杨坚,貌似喜酒喝得太急太多,被贴身侍从架着去外面僻静处呕吐了几口,然后就匆匆告别主人,离席而去。

出了宇文化及的将军府邸不远,杨坚就懒得再装醉酒者,立刻恢复了常态,打马疾驰而去。

很快进了随国公府,立刻有内侍上前来,和杨坚贴耳密语道:

“太子妃早就在客堂恭候您多时了!看样子有急事,太子妃一直催促小人去找您!”

杨坚“哦”一声,疾步朝客房走去。

杨丽华早就在客堂内等得焦躁不安。一见杨坚走进来,立刻从椅子上站起,急匆匆道个万福,就迫不及待地想要对父亲说明来意:

“爹爹,您可回来了!女儿现在冒险回府,是因为皇宫发生了大事!”

杨坚忙摆手示意制止了她。然后召门外侍卫首领进来,嘱咐他们在屋周围五米外站岗。然后才掩好房门,走回到杨丽华对面坐下,沉着说道:

“女儿莫要慌张,有什么事慢慢讲来!”

“爹爹,大事不好了!”

杨丽华显然对皇宫发生的大事感到很震惊,说起来有些心有余悸:

“您也知道,我父皇这几日病重异常,想来薨毙已是时日早晚问题。可是我今天下午去太子书房,帮太子研墨习字时,偶然发现太子书架上用罩帕盖着一份加密的父皇的遗诏。显然是太子没料到我会突然闯进来,匆忙中临时掩藏起来的。

我趁太子低头写字时不注意,偷偷窥视了两眼遗诏的内容,里面好像是关于宇文述父子忤逆谋政方面的内容。

更可怕的是,我在遗诏中宇文述父子的名字后面,好像还发现了父亲大人的名讳也位列其中。”

杨坚听到此处,手痉挛一抖,杯里的水差点磕出来:什么?周武帝竟然给太子留下了遗诏?而且遗诏中还牵扯到宇文述父子和自己的名字!这些东西意味着什么——难道是自己和宇文父子沆瀣一气的事情暴露了?

杨坚越想越后怕,额头上很快就渗出来一层细汗:

“女儿可是真的看清楚了?那遗诏中确有父亲的名字?”

杨丽华一看父亲杨坚变了脸色,已知事情非同小可,心中就愈发急躁不安起来,她抖抖索索回答道:

“女儿刚开始也不敢太确定,在吃惊之余想要再细看端详时,却不料被偶然抬头的太子发现端倪,于是就借故把女儿撵出书房来了。”

“真是没用!这么大的事情也没有弄明白!”

杨坚显然对女儿的答复并不满意,他一边嘟嘟噜噜地责备着,一边拧紧了眉头紧张地思索着对这件突发事件的对策。

“爹爹好自为之吧!我要立刻赶回宫里去,女儿的坐轿还在府门外候着呢!时间再晚,皇宫该关门了!”

杨丽华信息捎到,虽然心中依旧担心父亲的处境,但她也知道父亲的能量,相信凭父亲多年的官场能力和人脉,他是能够有办法让自己起死回生的。因此杨丽华不敢在皇宫外流连太久,虽然她现在和太子宇文赟分宫而居,但架不住这个行踪诡秘的丈夫不定什么时间就会到自己寝宫中打卡抽查。所以三更半夜的,自己作为正宫娘娘,还是本本分分地守在自己的寝宫里为宜。

杨坚送走了杨丽华,虽然夜色已深,但他并没有丝毫睡意。

杨坚向来不是神经大条之人,他以冷水激脸,强迫自己提神醒脑,然后又把女儿带来的消息又从头到尾在脑中仔仔细细梳理了一遍,大脑高速运转着思考解决办法:很显然,如果事情真如女儿所说,显然武帝宇文邕已经知道了自己和宇文述父子一丘之貉的事实,并且已经为他们准备好了结局。

杨坚因为一瞬间的后怕和后知后觉而脊背发冷:皮阿罗的不辞而别,宇文化及出人意料地迎娶冯小怜……所有的一切事情,连起来似乎都在指向一个可怕的事实:武帝宇文邕和军师皮阿罗合伙挖下一个大坑,目的就是为了要钓出宇文述父子和他们身后的大鱼!

杨坚的冷汗一滴滴地滚落下来。事已至此,篡位的时机尚不成熟,现在唯一能亡羊补牢的办法,就是要赶快把自己和宇文述父子摘开,不至于让太子宇文赟在武帝去世后拿自己开刀。

于是杨坚决定冒险去找太子宇文赟身边的红人,也就是自己的结拜兄弟——太子仆郑义,让他帮忙想办法解救自己。

说起这杨坚和郑义的交情,还得追溯到十几年以前和北齐的一场战斗。

当时,年轻的先锋官杨坚代表北周大军迎战北齐的兰陵王高长恭。只是那高长恭武艺超群,技高一筹,年轻的杨坚根本不是他的对手,三招两招就被高长恭逼出破绽,一剑斩于马下。若不是时任北周大军副官的郑义和梁腾及时出手相救,说不定杨坚当时就会血洒疆场,以身殉国。

两军交战结束后,杨坚顾不得带伤之身,和郑义梁腾结拜为生死兄弟,组成军中著名的铁三角兄弟。

不过后来梁腾在与北部边境的匈奴交战中战死,铁三角损了一角,但杨郑二人的兄弟友情却更加牢固。

由于郑义的侠肝义胆和精于治世,周武帝宇文邕把他选拔进皇宫做了太子身边的太子仆,也就是太子的生活老师,平时除了照顾太子的生活起居,还要教导他学习文韬武略,为将来登基做皇帝打基础。

郑义因为太子仆身份而备受宇文赟信任,杨坚想通过他的口在宇文赟面前揭露宇文述父子的罪行,同时为自己洗白,排除宇文邕父子对自己的怀疑。这样才能躲过来自宇文王朝的威胁,为自己将来的篡位行动争取时间。

杨坚想到这里,顾不上一夜无眠的疲劳,觉得事情宜早不宜迟,免得夜长梦多。他害怕一旦武帝薨毙,太子继位,说不定会即刻实现武帝的遗诏遗愿,让自己难逃和宇文述父子一样的下场。

杨坚顾不得让下人备轿,自己带了两个贴身侍卫,主仆一行跨马扬鞭,在夜色中匆匆赶往郑义家紧挨皇宫的太子仆府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