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选帅尘埃落定(1 / 1)

……

韦孝宽抬头看看若有所思的周武帝,再回头看看叽叽喳喳吵闹的朝臣,担心这样争论下去,结果无非就是和周武帝的初衷背道而驰。

朝臣大多是前朝遗臣,经历的朝代多,早就都修炼成人精,习惯了在夹缝中求生存,朝堂上骑墙,行事时中庸,凡事讲究左右逢源,既不得罪皇帝,也不得罪重臣。他们粉饰太平,看重的只是眼前利益不受损,却没有几个人真正去关注皇帝内心想什么。

不过,韦孝宽除外。

说句欺君犯上的话,他韦孝宽从小看着宇文邕长大,熟悉他的性格抱负和处世手段,最善于揣摩武帝的心思。

“陛下,诸位同僚,感谢诸位对我的信任和赞美,韦孝宽自知功不配位,受之有愧。

现在请大家安静一下,让我把奏本读完。刚才的前言只是抛砖引玉,重要的内容尚在后面。容我说完奏本以后咱们君臣再探讨此方案的可行性,如此可好?”

“准奏!”

周武帝一锤定音。

朝臣们的争吵声也随之戛然而止。目光俱集中在勋国公韦孝宽身上。

“陛下,”

韦孝宽跨前一步,举着笏板对周武帝深施一礼,恭敬道:

“臣韦孝宽长久追随太祖文皇帝,看出陛下最具太祖文皇帝的衣袍风采,极目天下,胸怀大志,不会碌碌无为固守旧土,而会雄心勃勃致力于扩土辟疆。

随着北齐兰陵王的死讯传来,老臣揣测陛下定不会放过这次千载难逢的伐齐机遇,定会有所作为。所以韦孝宽就决定自作聪明地提前粗略炮制了一份不太成熟的用兵建议,里面的很多观点和陛下的选帅提议不谋而合。如此看来,咱们主仆对于此事还是极有默契度的。”

周武帝点头首肯,韦孝宽继续说道:

“我是极度赞成陛下的换帅建议的。

虽然我仍有上阵杀敌的雄心,奈何廉颇已老,老朽暮年,身体和脑袋都过了逞强的时候。如果我继续占着帅位不放,大军阵前,虎狼之师却配备一位耄耋元帅,那不是在间接地告诉敌军:我们国内无将吗?如此,我大周军威何在?

所以我感谢诸位同僚想继续保我做元帅的好意,更感谢陛下对老朽的顾恋。只是,不管是君臣情还是同僚情,都比不上国家利益重要。元帅是带兵打仗的,不能为了所谓的人情世故就盲选一位。

我主张此次海选元帅,不要像以前一样太看重资历,地位,亲疏,年龄,只要是有真本事的有识之士,均可以不拘一格任用。”八壹中文網

韦孝宽说到这里,打住了话题,疑似在故意卖关子。

“那勋国公是不是早有意中的人选?”

周武帝笑嘻嘻地问了一句。

聪明人之间谈话都是透明的,韦孝宽知道周武帝已经看透了他的心思,就像他懂周武帝一样,二人之间没有什么秘密可言。

因此对于周武帝的垂询,韦孝宽并不掩饰其意图,坦然点头承认。

“那就说出来看看!”

周武帝鼓励道。

朝列中有心急的同僚也借机催促:

“勋国公,不要吊大家的胃口了,快说出你心目中新元帅的名字吧,让大家先饱饱耳福!”

“就是,就是,勋国公不要藏着掖着了,快说说是谁吧!”

“勋国公资格老,功劳大,他选出的接班人,一定错不了!”

……

大家议论纷纷。

韦孝宽于看时机成熟,于是大大方方解释道:

“都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在咱们北齐的年轻将领中,能够胜任元帅人选者,我反复筛选了好几遍,挑选出来两个最称职的人:

其一是具有北部沙漠之狐美称的前大周先锋官杨坚。

杨坚智勇双全,武艺高强,又有着多年的战场经验,确实是这次做元帅的最佳人选。不过由于这两年匈奴在北方边境闹事不断,陛下特派杨坚前去镇守边关。如今虽然匈奴危机有所缓解,但杨坚远在千里之外,一时半会难以召回,因此对于此次选帅,他应该是抱憾错过。

至于这第二个人选嘛,我说出来,可能很多文臣同僚对其知之甚少,但对于武将们来说,应该不是特别陌生:此人名叫宇文化及,已经早过束发之年,但尚未弱冠,现在京城卫戍部队里做一名护城的巡逻警官。

大家对他不熟悉,可能是因为他的官微名弱,不过我要是说起他的家世,相信大家一定不会陌生:他祖父名叫宇文盛,人称沙漠之鹰;父亲宇文述,人称西北狼王,父子二人多年驻守西北部柔然边境。宇文化及是宇文述的长子,之前一直被父亲带在身边驻守塞外,去年才跟随宇文述回京复命,入主长安卫戍部队。

宇文化及出身武术世家,惯用一把重达两百八十斤的凤翅镏金堂做随身武器。此人骁勇善战,足智多谋,既有着多年边境作战的经验,又胜在年轻气盛,威猛罕匹,神形皆不输北齐兰陵王高长恭的风采,备受身边将士们的推崇。

我也是听朋友推荐后又多次实际考验,才觉得他确实名不虚传。

如果陛下这次让其挂帅出征,加以历练,如不出我所料,假以时日,此将必成国家栋梁!

我韦孝宽愿以项上人头担保今日之所言!”

韦孝宽话音刚落,堂下的朝臣们便如炸锅一般议论起来:

“确实听人说过宇文盛有个孙子武艺力量皆非凡人,看来就是这个宇文化及了!”

六江都督索朗逸曾经和宇文盛共过事,对宇文化及是只闻其声,未见其人。

“我对宇文述这个人倒还熟悉,只是不知道他有个这么厉害的儿子。是我孤陋寡闻了!”

五省巡抚江步冒感叹道。

“竟然如此厉害,那就直接任命他挂帅带兵伐齐好了!”

忠义候李虎之孙康王李唐献言道。

“厉不厉害不知道,是骡子是马,总得拉出来遛遛再说吧!”

三朝骠骑大将军谢云瑅似乎不服气这个在众人口中闪亮登场的无冕“元帅”:

“卫戍部队里本来就是藏龙卧虎,如果就这么让宇文化及上位,定会有高人不服,不如陛下和勋国公就设个擂台,从整个卫戍部队中挑选出高手打擂,让宇文化及和他们逐一比武夺帅,这样既能满足各方的心愿,让宇文化及的元帅当得名正言顺,又能堵住众人悠悠之口;最主要的是,这样可以对北齐军队产生威慑作用,甚至可以产生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如此一箭多雕,岂不妙哉?请陛下定夺!”

久不做声的周武帝闻言大喜,扬手一挥,一锤定音道:

“好,此计甚妙!那咱们就依骠骑谢大将军之言,来个设擂选帅,以武会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