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赦免整个部落在这场战争之前和战争中的所有罪过,不再追究任何人的责任。第二,允许部落重建家园或离开家园。这两个要求,秋骨寒都爽快的答应了,他只提出一点:从今而后,汤矶部落务必遵从朝廷的法纪与命令,如若觉得不公平或无法做到,只能通过正常的渠道加以解决,而他作为亲王,一定会协助部落的合理要求。可以说,秋骨寒在这次和谈中做了相当大的让步。因为,赦免部落的事情,并不是他能作主的事情,而是只有皇上才能决定的事情。他答应部落的要求,就得想办法说服皇上,实则是给自己找了一个大麻烦。部落的族长看着他:“王爷,您可能保证这两条一定能做到?”
不是他小看这位幸亲王,而是这位幸亲王实在太年轻,即使打赢了这场战争,根基也还是不深,真的能说服皇上赦免部落的所有罪过?秋骨寒直视他的目光:“本王说到就一定会做到!如果做不到,本王愿意代替你们部落承受所有的罪名!”
此话一出,莫说汤矶部落,就是朝廷一方的将领,也心头大震。尚国之大,区区一个几万人的汤矶部落还真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存在,王爷何苦做到这份上?族长深深的看着他几眼后,撑着拐杖慢慢的站起来,慢慢的跪下:“小老儿在此谢过王爷了!”
其他长老见状,也站起来,纷纷下跪:“我等定会牢记王爷的大恩大德。”
秋骨寒没有急着让他们起身,而是直视他们,口气严厉的道:“你们也要向我保证,你们部落切不可对朝廷怀恨在心,暗中再行叛乱谋反之事,否则,本王一定亲自踏平你们部落!”
昨天晚上,他们一口气杀了几千名部落的好战分子,这些好战分子,几乎全是部落的青壮年男子和精锐战士,他们的亲友难免会怀恨在心。如果这些人的情绪得到压制和缓解,那倒还好,若是这些情绪被煸动和壮大,将来又是一个隐患。“王爷放心。”
族长道,“若说我族中人没有不怀恨的,这倒是假话了,但小老儿保证,本族绝大多数人都能能大局为重,竭力维护本族的和平,绝对不会再让同样的事情发生!”
“如果有人不死心,意图叛乱,”他的口气也郑重和铿锵起来,“我与各位族长一定不会任由事态恶化,也绝对不会手软!”
其他族长也纷纷表达同样的态度。秋骨寒的目光,像刀子一样从他们的脸上划过,而后拍了拍扶手:“好,本王相信你们。”
双方就这样达成了一致。而后双方又商量了善后的诸多细节问题。不到一个时辰,和谈顺利结束。秋骨寒招待族长一行用过膳后,派兵护送族长一行返回族中,同时向全军宣布战争结束,朝廷大获全胜。在一片欢呼声中,他下令撤回封锁和搜查峡谷森林和整个汤矶山脉的兵力,不再针对汤矶部落进行任何部署和战斗,命令当地军队协助汤矶部落重建家园。三天以后,当全部兵力汇聚,他下令京师军队整理行装,清点人数,准备班师回朝。朝廷军受伤不少,但死亡人数不足八千,而受伤的经过治疗后已经好了大半,尚未痊愈的在路上慢慢治疗,到京城时也该好得差不多了,这么算起来,总的伤亡人数没有超过三分之一,他算是完成了任务。又过了几天以后,他率领京师军队,踏上返京的道路。此时,距他领军离开京城还不到五个月,正常情况下,他一定能在“半年”的期限内凯旋回到京城。全军大受鼓舞,归心似箭,觉得自己一觉醒来就躺在京城的窝里,享受着久违的宁静与和平。然而,因为内伤未愈而坐在马车里的秋骨寒,透过敞开的车帘看向蓝色的天空,眉头深锁,并没有将士们的喜悦与轻松。入秋了,沿路山多林多,秋风也大。远远近近的山,高高低低。天空有飞鸟掠过。这也正是“鸟人”肆意飞翔的好时机。“鸟人”消失了——自从上次在瀑布下伤了他以后。但他知道,“鸟人”并没有真的消失,而是隐藏起来,伺机而动。这一路的高山里,他们会隐在哪一座山头里?打从他活着从汤矶部落好战分子的手里回来以后,他就派连横全力搜寻那些“鸟人”的下落,然而,再也找不到对方的任何踪影。而到现在为止,他对“鸟人”的事情知之甚少。他只能确定几点:一,这些“鸟人”冲他而来,很可能是秋夜弦派来暗杀他的特殊队伍。二,“鸟人”要飞翔,至少要具备两个条件,其一是风大,其二是从高处起飞。三,“鸟人”一定还在暗中盯着他,努力不让他活着回到京城。他绝对不能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