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俘虏的处置方式,皇帝又被吵得头疼。
主战派说直接杀掉,当初的主和派立即就跳出来说这不仁道,太残忍了。
我大周是礼义之师,怎么能干这种残忍的事儿。
那可是一万多俘虏啊。
“你是怎么想的?”
朱开元问儿子。
“爹,儿子觉得这些人就是死要面子活受罪。什么礼义之师,对敌人的仁义就是对我军的残忍。就算这次打仗有小舅的妙计,我军伤亡也有一万余众。这些人也是别人的儿子夫君和父亲。既然他们选择了侵略,失败了就要为此付出代价。”
“试想一下,如果不是小舅舅帮忙,我们死亡的人数肯定还要多几倍,那些人想过这么严重的后果吗?只不过逞一个口舌之能。”
当初说西域战事起,立即就有人跳出来想做和事佬。
说什么好好协商就能解决问题。
皇帝气得直接将折子扔进了火盆里。
幸好他也聪明没在朝堂上站出来嚷嚷,若不然,估计着皇帝会忍不住当场要了他的人头。
强盗都杀到你家里来了,你还要和他说和。
怎么说和?
将你的家产拱手相让;让你的妻女任他取乐?
没有骨气贪生怕死的东西。
皇帝记下了这个人的名字。
没想到,这一次又是以他为主的主跳出来说要仁义,要对俘虏往开一面。
这人叫柳运海,皇帝一看他在那里闹心里就冷哼。
这一次,饶他不得。
“既然被俘虏了还想好手好脚的离开,是不是觉得我大周真的怕他了。”
“那不杀,又不让离开,大周还养着他们吗?”
白素素淡淡的问。
事实上,历史上,杀俘虏的事儿也不少。
古往今来很多名将都会选择杀掉俘虏。
白起坑杀过四十万赵军,项羽坑杀二十万秦军。
并不是他们真的就喜欢杀人。
这是根据当初的情况做出的最优选择。
白起抓了四十万赵军,如果放回去了,那就是放虎归山,这仗白打了,战士们的血白流了。这怎么可能?
如果不放,四十万人怎么也没有那么多的粮食养活他们。
而且,这些人都是有异心的。
你想收编,那不得费多少劲儿。
项羽也同样遇上了这样的难题。
粮草本来就缺乏了。
还饿着自己的肚子去满足俘虏的吃饭问题。
遇上待遇差点,人家还要起事。
这不是给自己身边埋下一颗定时炸弹吗,所以最后也选择杀了。
杀了就干净了,简单快捷。
尽管后世史书记下了他嗜杀的恶名,那又怎么样?
谁遇上这样的情况还会有更好的办法?
“这也是儿子最近头疼的事儿。”
这道圣旨,还真不能由着自己发下去。
有时候当皇帝的就这么倒霉。
你说这个郑将军,要是个聪明的,直接杀了再上报,自己就两眼一闭两耳一塞,什么都不管不问,直接下旨犒劳三军,大封将士,这样不香吗?
偏偏,他还特意派个八百里加急来问自己。
什么都问自己,还要你有什么用?八壹中文網
他要敢下旨杀了,那史上就会留下残暴的恶名。
总觉得,或许还有什么办法可以想一想。
正在这时,白素素想到了密信。
看着夜七拿回来的密信,白素素突然间笑了。
“你看看吧。”
顺手就交给了儿子。
皇帝接过一看,对啊,还是小舅舅有办法。
这个郑将军,真正是无用。
“行了,你小舅舅这个办法可以使,你让郑将军将俘虏交给你小舅舅处理就行。”
于是,朝臣们发现,明天上朝还满头官司相的皇上,今天是神清气爽。
一看就是心情很好。
“有旨上奏,无事退朝。”
来福一声吼,众朝臣都惊了一下。
“启禀皇上,西域郑将军还在等着旨意,事关那一万多俘虏的事儿。”
兵部尚书虽然知道这是人下炸药桶,奈何他身份不同,不得不提啊。
别人都可以装聋作哑,他不行,他是兵部尚书,这在他的职责范围之内。
郑将军那边还等着旨意呢。
“来人,传旨,任命白素念为三品参将,令郑将军将俘虏交由白素念处理。”
皇帝也不想将时间浪费在这上面,简单的说了一句话。
却不想下面炸开了锅。
“皇上,白素念虽然有功,但他一个小小的千总,连或三级,怕有不妥吧?”
皇帝……朕真是惯得你姓什名谁都不知道了。
“噢,既然你知道他有功,那你说说,他有什么功?”
皇帝淡淡看向柳运海。
这人脑子里到底长的啥?
还是说长了与常人不同的反骨?
故意和自己对着干舒服?
显出他有本事和能耐?
“白千总分计分散了敌兵,歼敌不少。”
“看来你也知道吧。”皇帝冷声道:“一个能歼敌数万的千总,难不成连任三品的参将都不行吗?还是说我大周的人才济济,就只需要一个千总就能保家护国?”
你们有本事,你们去啊。
别说千总了,就是各府将军也没本事敢打包票说能退敌。
就像当初欧阳将军准备领军五万出征心里同样没底一样。
这样大的功劳,这些人都当耳朵聋了眼睛瞎了,个个都不提。
升一个职就跳出来反对。
真当自己是好糊弄的?
“还有一件事你们没听说过吧?郑将军粮草被烧,是他派了人请求支持,白千总紧急支援才没有出大事儿,你们觉得,他这个参将可不可以升?”
原来是这样啊?
这事儿,多少人还真不知道。
兵部尚书知道一点点。
但是他忽略不提。
为什么?
因为这个白素念是一个外乡子弟,身世很简单,在盛京都没有投靠谁。
帮他立起来了,也不知道会便宜谁。
所以,他选择装聋作哑,为的就是不想让他升起来。
看来,皇上是真心要提携这个后起之秀了。
那小子走了狗屎运,能升官真正是拦都拦不住啊。
看来,皇上派到郑将军那边的监军如实禀告了,所以皇上才会这么清楚。
兵部尚书不由得又有些后悔了。
早知道自己就做这个好人了,没准儿白素念会记自己的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