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了祖孙三人的动作,把在做门路的大家都惹笑了。三人去到已收割的禾田,开始时,燕子和桃子还有些劲头,满田跑,到了后来没收获,似乎已失去了耐心。这时担着稻谷往回送的后生伢子唐孝国、唐炳义看见燕子和小桃子俩姊妹在爷爷的陪同下拾稻穗。见两个小家伙没拾到多少稻穗已失去的耐心。于是故意喊道:“哎!两个小妹妹,你爷爷骗你们的,这田里那来稻穗捡,你们看,大家在做门路的田里才有,快去。哈哈哈!”
两人一听,就拉着爷爷要去前面的田里。爷爷指着担着稻谷走过的唐孝国说道:“你这小子,唯恐天下不乱…”“哈哈哈…”唐孝国见两个小妹妹去扯她们爷爷的农服,见自己的恶作剧见效了。孝国对喜旺爷爷翻个白眼,开心的担着稻子“吱嘎吱嘎”的哼着小曲快步而去。燕子、小桃子俩本来已失去了耐心,叫这大哥哥说那边有捡的,也不再听爷爷的喊了,拉不半天,爷爷还在给她俩讲道理,不让她们去,最后燕子没办法了,和桃子俩交换了一下眼色,使出了伢儿们最有效的一招,“哇”的一声大哭的起来。爷爷蹲下来哄了这个哄那个,最后俩个都没哄好,爷爷也没办法了。站了起来,都搞出满头大汗了,在稻田里做门路的人看了,大家都笑了起来,远兴队长一边把割好的稻穗往“富桶”边搬一边对喜旺爷爷说:“哈哈哈,老队长,为难了吧。”
“兴佬,这还真是没办法了。哎。”
两个孙女的也不管那么多,一边一个又扯着爷爷要去,爷爷看看也没办法可想了,就说:“好了。莫扯了,去吧,但我告诉你们俩啊,不许去前面摆放割好的禾排边去。就在后面没人的地方捡啊。”
听爷爷说可以去了,两人立即收住了哭声,那里还听爷爷说什么。直奔前方而去,爷爷没办法也跟在后面向前走去。两人走到前面,开始也不敢去前面去拾,在后面找,虽然也难找,但必竞拾到几串半穗稻谷,也有些开心,不一会儿就把空地找了个遍,再也找不到稻穗了,两人说站在那儿看着前面忙禄的人们和一排排割倒的一串串饱满的稻穗。小桃子说:“姐姐,你看那地上的稻穗好好喔。”
“是,等我去捡一点去。”
“那可能不行,别人要骂人的。”
燕子也管不了那么多了,背着背篓就要往前去,爷爷看见了,赶快喊道:“燕子,回来,不能去前面捡的,快回来。”
燕子根本不理会爷爷的喊了,走到前面人家割倒的稻穗旁,抓起一把稻穗就往自己的背篓里放去,然后就跑开了,爷爷见孙女乱来了赶忙去追并喊道:“那是不能拿的,快放下,快放下。”
燕子在前面跑,还不时朝着爷爷扮鬼脸笑,在这里做门路的所有人都停下了劳动,看着这爷孙俩在那跑来跑去就像在看一场精彩的大戏,都开心的大笑……。就这样到了中午,燕子和小桃子终于对拾稻穗失去了热帎,爷爷见了就拉着两个孙女回家了。家里面,快要到了点心时间,几个小子搬回了凳子,花儿、俊俊俩拿了个满是珠子的帽子也下了楼,然后一起都来到了柚子树下,喜勤、雨川、元儿见花儿俩拿来这个东西就一起围了拢来,大家都在猜这是做什么的。喜勤见伯伯启明在中堂屋抽烟,就说:“我们问问伯伯看知道吗?”
“好!”
喜勤从花儿手里接过帽子往屋里走去来到中堂屋见到伯伯就问:“伯伯,这是什么东西,知道吗?”
启明一看,知道是老屋楼上的东西就说道:“哦,这个是以前唱大戏用的,这个是……”话还未完,门外进来一人,启明一看是弄喜老庚,顺手将东西还给了喜勤,对弄喜招呼道:“哦,弄喜老庚来了,来来,快座下。”
弄喜一眼看见了喜勤手里的东西,说道:“吔嗨,喜勤,你那儿还有这好东西?”
启明说:“是以前放那儿的,被他们翻出来玩了,来,先进来坐哈,讲个正事。”
“好好,咋天晚上远兴告诉我说了明天的事,要我今天来问问还有什么事要安排。”
“就是问问你帮忙的人都找齐了吗。再一个就是明天早上天不亮先安排两个后生伢子来远兴家的豆腐房帮忙磨豆浆。可以吗?”
“没问题,明天早上就安排孝国和涌峰两个来就行了,我也来。”
“好的,就到这里吃点心吧。”
“吃点心就不用了,家里煮着呢。”
启明一眼看到喜勤手里的东西,于是说道:“今天你还真归在这里吃点心,你看喜勤手里的东西了吗,他们刚刚问我这是干什么的,你会讲古人,这不是你的里手活吗?”
伢儿们听说弄喜满满知道,就说道:“弄喜满满,讲个古人啰。”
“讲古人是晚上没事时讲,这白天要做事,那有时间讲古人。”
这时,爷爷和燕子、小桃子也都回来了,见大家围着弄喜要弄喜讲古人。于是就对弄喜说:“弄喜老弟啊,你脑壳里的古人多,你已讲了什么孙悟空,唐僧师徒西天取经。什么武松打虎,还有程咬金的三板斧。你看,今天这么多伢儿在这里,反正现在也是吃点心时候,就来一小段吧。”
“是!弄喜满满,来一段!来一段!”
伢儿们也跟着起哄。大家又推又拉的把弄喜推到了柚子树下,找来一张凳让弄喜坐下。前面还摆了个小方桌。弄喜见这么人喊,估计今天不说一段,可能是脱不了身了。于是安心的坐了下来说道:“好吧,我以前说了那么多古人,都是神仙或男人好汉、武将,刚刚看见小妹妹手上拿着那个帽子,这个帽子是以前唱大戏时女将的帽子,应该还有长长的野鸡毛,对吗?”
花儿听说羽毛连忙说道:“是的,有几根羽毛。”
“那就对了。这就是巾帼将领的帽子,我们往日有四大巾帼英雄。”
“什么四大巾帼英雄?”
花儿迫不及待的问道。“巾帼英雄就是女将的意思。”
“还有女将军?”
花儿听说还有女将军,心里更来劲了,继续追问道。喜勤见花儿还在问,就推了一下妹妹花儿说道:“莫打岔了啰,快让弄喜满满说啰。”
大家也起哄叫花儿莫问了,见大家逐渐安静了下来,他接着说:“对,确实有女将军。这四大女将军一是妇孺皆知的花木兰,二是杨门女将穆桂英、三是陏唐女将樊梨花,四点宋朝抗金女将梁红玉等。”
“她们个个历害,她们当元帅,当将军。带兵在战场上英勇杀敌。你们想听那个女将古人?”
花儿赶快喊道:“只要是她们女将的古人都好,你说讲那个就那个。”
这时九妹出来说:“点心好了,边吃边讲吧。”
启明说:“喜勤,先去把你弄喜满满装碗饭来,大家也去装饭来,大家边吃边听古人吧。”
“哎。”
见柚子树下弄喜开始讲古人,隔壁伢伢儿们也来了几个。不一会儿就聚集十几个人了。弄喜满满见人越围越多,就说道:“那我今天就讲讲樊梨花怎么样?”
“好!好!”
弄喜满满便开始了他的隋唐之行。传说樊梨花本是玉皇大帝跟前的侍者金童玉女中的玉女下凡,因玉女一次不小心打碎了御前的琉璃灯,玉帝当即发怒要将玉女贬下凡间受苦一世,于是将玉女贬进大唐西凉的郊外一个女乞丐的肚子里。她出生后,天闪雷鸣,火光四射,生育她的乞丐母亲竟然遭天火烧死,从生下来便无父无母。荒郊野外,几只母狼来到身边,你说奇不奇怪,狼群没有伤害她并收留了她,把她叼进深山喂她狼奶,吃狼狩来的猎物,就这样几年过后,这个孩子逐渐长大了。一天,西凉寒江关守将樊洪带兵经过山中,士兵前来报告,山中有一小女孩和一狼群在一起。樊洪也不知是何情况,他赶走了狼群,将女伢儿抱回了军营。樊洪见这孩子虽蓬头垢面,眼神确犀利有神,心想这伢儿可怜,与狼为伍。于是将她留在身边,若今后有人来寻,便让她回家去。从此小女孩便在寒江关将军府住了下来。没想到这个被狼养大的伢儿,天资聪颖,从刚来时不会说话,不到一个月,竟然口齿伶俐,能说会道,拿起士兵的武器,很快便得心应手。一日,樊洪正在帐中议事,家人跑来报告,小女孩打碎了大月国国王送来的昆仑天山石打造的夜光杯。樊洪大吃一惊,这夜光杯是樊洪准备送与皇帝的礼物。他当即回到府中,他便责备了小女孩,小女孩轻松的说:“这东西也没什么稀奇的,我还见过更好的杯子。”
“还有比这更好的杯子?”
“这可是千年一得的天外来石,在昆仑极顶所获。经多年打造而成。”
“若果真是如此珍贵,我还原便是。”
“还原?你如何还原?”
只见女伢儿将碎杯用一块布包着,对着包裹默念几句,打开包裹,众人一看,竟然完好如初,令樊洪等目瞪囗呆。没想到这小伢儿竟有如此法力。让樊洪备感欢喜,又问了小女伢儿的身世,女伢儿说无父无母。樊洪与夫人崔氏长期驻守边关,四外征战,两人四十多岁了,无儿无女,樊洪问夫人可否收女伢儿为女儿,崔氏满心欢喜,问女伢儿是否愿意,小女伢当即跪于樊洪、崔氏跟前,三叩响头,口呼“爹爹妈妈”。樊洪夫归大喜。当即搀起女儿,樊洪望向府外满山盛开的梨花,对女伢儿说:“女儿,从今天起,你就是我的亲生女儿了,姓樊名梨花。”
崔氏激动的泪水夺框而出,一把抱过女伢儿喊道:“樊梨花,我的女儿。”
见樊将军收此女儿,手下部将们齐声恭贺,从此樊梨花便在府中愉快的生活。到了十二三岁,樊梨花通诗文,会书画,更喜刀Q剑戟,樊洪见女儿对法术和阵法有天赋,与夫人商量后便将女儿送至昆仑山梨山老母座下学习武学、阵法及法术。尽管崔氏万般不舍,但她听说那里还有唐朝大元帅薛仁贵的公子薛丁山、程咬金的儿子程豹等朝中世子。便免强答应。出发之日母女二人惺惺惜别,千叮万嘱。眼泪涟涟。樊梨花也是眼泪涟涟,和父母分别。物转星移,很快五年过去了,樊梨花和薛丁山、程豹等人在梨山老母的调教下,个个武艺精湛,法力不凡。最近梨山老母观到异象,朝中有事发生,认为这将是这些徒弟们为国出力的时候了,于是便让他们返回家去为国效力。此时正是大唐贞观年间,经玄武门之变故,很多以前与太子建成走近的人心有余悸。更有人怕秋后算账而挺而走险,不如乘李世民根基未稳,放手一博,反了李唐,自己成就霸业。镇守西北重镇锁阳的节度使苏风父子联络与自己有一样想法的渠阳节度使夏杰一起起兵反唐。欲赶走李世民取而代之。而反唐的第一关便是与锁阳城相近的寒江关。一天樊洪与众将在帐中议事,突然士兵来报,说有大军前来。不知是敌是友,樊洪率众将立即来到城门之上,只见远外旌旗招展,烟尘滚滚。樊洪见来意不明。命令赶快紧闭城门。苏风父子来到城门下,见守将樊洪立于城头。便说道:“樊将军,唐王李世民不仁不义,我等随他征战多年,如今他做了皇帝,便兄弟相残,现在能杀了他几个哥哥,有一日更可杀了我等,愿你能与我兵合一起,共同攻入洛阳,废了李世民,我等共座天下。”
樊洪一看是锁阳节度使苏风父子及渠阳节度使夏杰,果然是来者不善。大声吼道:“大胆逆贼,竟敢大逆不道,我劝你们快快返回锁阳,不提此事,我只当未发生此事。”
“樊洪老儿,我劝你还是乖乖开门献城,我且留你性命,今后与我共享江山,我知道你城内只有区区五万军士,我一声令下,二十万大军倾刻踏平你的寒江关。”
樊洪见情势危急,便差人化装出城报信,自己则任凭苏风如何叫阵,就是紧闭城门。